紧急关注!外烟代购平台在哪“琳琅满目”
近日,一则关于"某高校学生因代购外烟被行政处罚"的通报引发社会热议。随着跨境电商的野蛮生长,号称"全球直邮""免税正品"的外烟代购平台在社交网络呈现"琳琅满目"之势,这些藏身于微信小程序、短视频平台的灰色交易,正成为新型烟草监管的真空地带。
记者调查发现,在某搜索引擎输入"外烟代购"关键词,0.38秒内弹出127万条相关结果。这些平台往往伪装成"文化交流""免税购物"网站,通过动态二维码每周更换访问入口。7月15日,深圳海关在邮递渠道连续查获12批次违规寄递的加热不燃烧卷烟,总案值达86万元,其中80%包裹标注为"电子配件"或"食品样品"。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琳琅满目"的外烟代购平台正在向低龄化群体渗透。在某青少年聚集的短视频平台,标注"测评""开箱"字样的外烟推广视频播放量超2000万次。浙江某家长向记者展示孩子手机里的交易记录:15岁初中生通过"代购中介"分三次购买日本某品牌电子烟,累计消费2876元,收货地址竟填写为社区快递柜。
监管部门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国家烟草专卖局7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查处违法卷烟案件2.78万起,其中新型烟草制品案件同比激增163%。在广东查处的"海啸2023"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发现某代购平台使用虚拟货币结算,服务器架设在境外,仅半年资金流水就达1.2亿元。
法律界人士指出,这些"琳琅满目"的代购渠道暗藏多重风险。北京某律师事务所近期处理的维权案件中,消费者收到的"免税外烟"超六成被鉴定为假冒产品,更有部分卷烟重金属超标11倍。上海海关缉私局办案人员透露,某些平台所谓的"保税仓直发"实为走私团伙在公海接驳转运,今年已查获3起利用改装渔船走私加热卷烟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外烟代购平台开始运用新技术逃避监管。记者暗访某声称"支持AR验真"的微信小程序时,发现其使用的区块链溯源信息竟可人为篡改。网络安全专家演示了该平台的漏洞:通过简单代码注入,同一盒卷烟的"数字护照"可在十分钟内被复制出上百份"孪生认证"。
面对"琳琅满目"的违法乱象,多地已建立政企协同治理机制。杭州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电商平台新近升级了违禁词库,新增"跨境烟弹""免税烟油"等132个监测关键词。7月20日,腾讯公布二季度违规账号处置公告,清理涉烟草违规账号2.3万个,其中47%通过语音暗语、表情包密码进行交易撮合。
在这场治理攻坚战中,基层执法者面临现实挑战。某口岸城市烟草稽查队员向记者展示查获的"邮票烟"——走私分子将烟丝压制成邮票大小,每张可卷制3支香烟。这种厚度仅0.18毫米的新型走私品,今年已查获12万张,X光机识别成功率不足30%。
随着专项行动持续深入,部分代购平台开始变换运营策略。记者追踪发现,某曾被曝光的平台将服务器迁移至东南亚后,改用"游戏装备交易"界面继续运营。其最新推广文案写着"收藏玩家专属通道",但点击"购买金币"选项后,实际跳转的仍是外烟选购页面。
在这场"琳琅满目"的猫鼠游戏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明显短板。四川某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投诉案例显示,某大学生通过代购平台购买电子烟后出现严重咽喉病变,却因交易记录被平台定期清空,陷入维权取证困境。医疗专家提醒,某些外烟产品尼古丁含量高达7%,远超国内标准3.6倍。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治理外烟代购乱象需多方协同发力。中国控制吸烟协会7月22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82%的青少年首次接触电子烟通过社交平台广告。目前已有电商企业试点AI语音鉴黄式监管,对含"代购""烟弹"等敏感词的语音通话实施实时监测预警。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多个应用商店检索发现,仍有17款涉嫌外烟代购的APP处于可下载状态。其中某款标注"年龄分级17+"的软件,下载量已超50万次。这些披着"文化交流"外衣的平台,继续在监管盲区演绎着"琳琅满目"的非法交易。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等八部门联合开展的"守护成长"专项行动持续推进,这场针对新型烟草制品的攻坚战或将进入新阶段。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