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为“人山人海”的微信代购群因涉嫌组织非法香烟交易被推上风口浪尖。该群组以“万人在线抢购”“海关特批渠道”为卖点,高峰期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2万,形成虚拟空间里名副其实的“人山人海”交易集市。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新型网络烟草走私模式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仅9月前两周就产生非法交易流水超800万元。

在深圳从事IT行业的张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8月底,他被朋友拉入“人山人海”微信群,群公告宣称“每日上新30款免税香烟,支持全国货到付款”。“群里真是人山人海,每分钟都有上百条交易信息刷屏。”张先生花费568元购买两条某品牌香烟,收货时却发现包装无中文标识,扫码验证显示“该产品未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当他试图联系群管理员时,发现自己已被移出群聊。

头条!香烟代购群“人山人海”

这种“人山人海”的交易盛况引发监管警觉。国家烟草专卖局9月10日发布的《2023年网络涉烟违法交易监测报告》显示,类似“人山人海”的500人以上大型交易群数量同比激增41%,其中72%采用“群主-客服-仓储”三级管理模式。值得警惕的是,这些群组常以“人山人海”作为信任背书,通过实时更新群成员数、滚动发布成交截图等方式制造虚假繁荣。

技术团队解密的后台数据显示,“人山人海”群组使用智能机器人管理,每小时自动@全体成员发布促销信息,并设置关键词触发自动踢人机制。网络安全工程师王涛指出:“群内显示的‘人山人海’在线人数实为虚拟账号充数,系统可随时生成2000+虚假用户营造抢购氛围。”这种技术手段与2022年曝光的直播带货刷量案手法高度相似。

头条!香烟代购群“人山人海”

法律层面,北京某法院9月12日公布的判例具有警示意义。被告人李某因运营三个“人山人海”式香烟代购群,两年间非法获利370万元,最终以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判决书特别强调,群组成员达到200人即构成“情节严重”要件,这与普通消费者理解的“人山人海”法律边界形成强烈反差。

健康隐患随着交易规模扩大持续发酵。某检测机构对“人山人海”群组在售的12款香烟抽样发现,9款焦油含量超标,6款尼古丁含量超国标2倍以上。呼吸疾病专家提醒,这些非法流通的烟草制品多采用劣质烟叶,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含量是正规产品的3-5倍,长期吸食可能诱发肺癌风险。

面对监管压力,“人山人海”群组的反侦察手段持续升级。记者实测发现,新进成员需通过三道验证:先扫描动态更新的群二维码,再发送指定话术给群主,最后在语音通话中确认非执法人员。这种层层筛选机制,使得普通消费者眼中“人山人海”的开放群组,实则为高度封闭的非法交易网络。

市场数据显示,此类灰色交易呈现地域性特征。某快递公司提供的异常包裹数据显示,9月以来从云南、广西发出的标注“食品样品”的包裹量激增150%,其中83%实际为“人山人海”群组交易的非法香烟。这些包裹采用现金到付方式,签收时需当场销毁快递面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规避系统。

头条!香烟代购群“人山人海”

业内人士表示,暴利驱动下“人山人海”式交易难以根除。以某款市场价700元/条的香烟为例,通过非法渠道进货成本仅280元,在群组中以450元转手即可获利60%。这种价格优势吸引部分消费者冒险尝试,却忽视《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个人非法购买烟草专卖品可处进货金额5%以上10%以下罚款。

随着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临近,“人山人海”群组活动愈发猖獗。百度指数显示,“香烟代购群怎么加入”搜索量周环比暴涨210%,相关长尾词“人山人海 新群”进入热搜榜单。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登录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查询企业资质,是识别“人山人海”式非法交易的最有效手段。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发现“人山人海”主群已解散,但其在Telegram等境外平台的分支群组仍显示“在线成员1.8万人”。这场由即时通讯工具引发的烟草监管攻防战,在虚拟空间继续演绎着“人山人海”的非法交易狂欢。随着监管部门引入AI群聊监测系统和区块链溯源技术,这场持续数年的较量或将迎来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