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海关在浦东国际机场查获一批伪装成“儿童玩具”的走私外烟爆珠,涉案金额超120万元。这一案件揭开了所谓“途径多样”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从社交平台代购到跨境电商“保税直邮”,从短视频引流到线下“闪送闪卖”,走私分子正利用多渠道渗透市场。而消费者张先生(化名)的遭遇,更为这条灰色链条增添了现实注脚。

“刷短视频时看到有人演示日本葡萄味爆珠的开箱,评论区说‘途径多样,私信秒发’。”张先生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卖家声称可通过微商、外卖跑腿甚至自动贩卖机供货,最终他选择“保税仓直邮”方式支付688元购买两条香烟。到货后却发现,爆珠捏破后散发刺鼻香精味,扫描包装二维码竟跳转到已被封禁的赌博网站。这种看似便捷的“多样途径”,实则是精心铺设的诈骗陷阱。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11月3日通报,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查处非法经营外烟案件1.4万起,同比增长55%,其中涉及爆珠类产品的案件占比从2021年的17%飙升至39%。在深圳查获的一起典型案例中,犯罪团伙将爆珠烟拆解成独立小盒,混入正规进口零食集装箱通关,再通过社区团购群分销至23个省市。这种“化整为零+多点分销”的模式,让“途径多样”成为走私活动的保护色。

必看!外烟爆珠购买“途径多样”

为何外烟爆珠走私愈演愈烈?某跨境电商业内人士透露,爆珠烟特有的“娱乐属性”正被不法分子利用:“普通香烟走私有重量和气味限制,但爆珠烟可以宣称是糖果或香氛产品。近期查获的案例中,甚至有团伙把烟草薄片压制成‘口香糖’形状逃避监管。”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实测发现,输入“薄荷球”“水果胶囊”等暗语,仍能搜到二十余个提供外烟爆珠代购的账号,其发货地显示为“保税区周边仓”,但商品详情页刻意模糊了海关清关信息。

更隐蔽的渠道正在滋生。反走私志愿者团队“蓝盾行动”负责人李明(化名)跟踪发现,部分团伙开始利用AR技术伪造保税仓直播画面:“他们在空仓库架设虚拟背景,观众看到的是堆积如山的爆珠烟箱,实际发货地可能是城中村出租屋。”今年9月,浙江警方捣毁的窝点中,查获的爆珠烟包装机可定制12国文字说明,支持“下单现装”,所谓的“途径多样”不过是流水线骗局。

医疗专家对此发出强烈警告。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振华指出,走私爆珠烟检测中发现44%的样品细菌超标,部分薄荷味爆珠中检出禁用添加剂染色剂:“这些非法添加物高温雾化后会产生氰化物,所谓‘途径多样’带来的不是选择自由,而是健康威胁。”江苏省疾控中心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吸食走私爆珠烟的人群,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比正规渠道购烟者高出2.3倍。

必看!外烟爆珠购买“途径多样”

当前,张先生已向网络平台提交投诉,但被告知“交易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难以追责”。法律界人士提醒,11月1日实施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已将非法经营外烟爆珠的处罚金额提高至违法所得的10倍。随着年末购物季来临,那些宣称“途径多样”的销售者,或将面临更严厉的监管打击。消费者在追求新奇口感时,更需警惕花样翻新的走私陷阱——毕竟,真正的购物自由,从不需要游走在法律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