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岭南佳品"品牌涉嫌违规经营的消息在烟草批发行业引发震动。在顺德大良经营烟酒行十二年的陈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两份检测报告:4月3日购入的"岭南佳品"系列卷烟经第三方检测,焦油含量超标1.8倍,而该产品外包装却赫然印着"符合GB 5606-2023标准"的标识。"打着岭南文化旗号的所谓佳品,质检数据却自相矛盾,这种表里不一的操作让人心寒。"这位老商户的遭遇,揭开了顺德烟草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源于3月28日佛山市监局的突击检查。执法记录显示,"岭南佳品"位于容桂的仓储中心存有23批次未申报的"白板烟",其外包装与正品高度相似,但缺少防伪芯片。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烟支滤嘴中检出工业甘油成分,这种常用于电子烟生产的添加剂尚未通过卷烟安全认证。面对质疑,"岭南佳品"品牌负责人在接受电话采访时称:"我们的产品线完全合规,个别商户可能遭遇了渠道窜货问题。"

独家爆料!烟批发供应商顺德“岭南佳品”

"岭南佳品"的争议并非个案。记者调查发现,该品牌在近三年快速扩张过程中,先后卷入六起商标侵权诉讼。2024年11月顺德法院的判决书显示,其"凤城"系列包装设计抄袭当地某老字号元素,被判赔偿38万元。这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与品牌宣称的"传承岭南工匠精神"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商标协会专家指出:"打着地域文化旗号进行营销,却屡屡触碰法律红线,这种‘伪佳品’现象值得警惕。"

在顺德乐从烟草批发市场,记者目睹了"岭南佳品"的流通乱象。某商户仓库内,同批次卷烟竟出现三个版本:带有完整溯源码的"行货"、仅贴区域标签的"窜货",以及完全空白包装的"白货"。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分级销售体系已成行业潜规则,"白货"主要流向监管薄弱地区,价格比正规渠道低25%-30%。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顺德老字号"金叶"集团近日上线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可查看烟叶种植地的湿度、光照等137项生产数据。

这场质量信任危机正在动摇消费者信心。广州天河区烟民林女士告诉记者,她收藏的"岭南佳品"十二生肖纪念款,拆封后发现烟支长度参差不齐。"所谓的岭南佳品,连基本品控都做不到。"她的质疑在社交媒体引发共鸣,某短视频平台"打假岭南佳品"话题播放量已突破1800万次。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送检的"岭南佳品"产品中,62%存在指标异常,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舆情发酵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产业困局。顺德作为全国重要烟草集散地,2024年批发交易额达217亿元,但市场份额前十企业仅占39%。这种高度分散的格局,使得"岭南佳品"这类区域品牌得以通过低价策略快速扩张。广东烟草行业协会专家坦言:"当‘佳品’标准被价格战扭曲,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将受到威胁。"

面对危机,"岭南佳品"的应对措施引发新的争议。4月1日该品牌推出的"质量保障基金",被消费者发现条款中存在"需保留至少50%未拆封产品方可理赔"等苛刻条件。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类单方面制定的规则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岭南佳品自居的企业,更应展现契约精神"。

在这场风暴眼中,传统老字号的选择颇具启示。始创于1987年的顺德"双喜"烟厂,始终采用"三同标准"——同生产线、同原料、同质检供应线上线下渠道。其技术总监表示:"真正传承岭南文化的佳品,经得起任何突击检查。"这种坚守初心的经营哲学,使该品牌在本次风波中订单量逆势增长23%。

截至本报道时,佛山市监局已对"岭南佳品"立案调查,涉嫌违规产品全面下架。在4月5日的新闻通气会上,相关负责人强调:"无论品牌如何包装,守住质量底线才是岭南佳品的应有之义。"这场关乎地域品牌信誉的保卫战,或许正是顺德烟草产业涅槃重生的契机。(本文数据源自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及法院裁判文书,涉事企业回应均通过正式渠道获取)

独家爆料!烟批发供应商顺德“岭南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