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利群烟批发市“有恃无恐”
特别关注!利群烟批发市“有恃无恐”
近日,一场涉及全国多个省份的烟草流通乱象浮出水面。在浙江某二线城市的利群烟批发市场,部分商户被曝以"特殊渠道"为幌子公然销售违规烟草制品,其有恃无恐的经营模式引发社会强烈关注。8月15日清晨,记者暗访温州龙湾某物流园时,目睹三辆厢式货车正在卸载印有利群商标的纸箱,而收货方提供的质检报告有效期竟标注为"永久有效",这种明显违背行业规范的操作,揭开了灰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他们根本不怕查。"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烟酒批发的张姓店主向记者透露,某些商户通过篡改产品溯源码、混装正品与代工烟支等手段牟取暴利。记者获取的一份2023年二季度行业报告显示,利群系列在非授权渠道的流通量同比激增42%,这种异常波动已引起国家烟草专卖局注意。值得注意的是,被查获的违规卷烟中约67%流向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其包装仿真度达到专业鉴定人员需借助显微镜辨别的程度。
这种有恃无恐的销售模式背后,暗藏着精密的区域协作网络。8月17日,江苏南通市场监管部门在某跨境电商仓库查获2000条标注"免税"字样的利群香烟,经检测发现焦油含量超标2.3倍。涉案人员交代,这些产品通过改道保税区物流、伪造海关通关单证等方式流通,最终流向实体批发市场时,已披上合法外衣。"就像打地鼠游戏,查封一个窝点就会冒出三个新渠道。"某省级烟草稽查支队负责人坦言。
令人担忧的是,违规烟草制品正在侵蚀正规市场。在台州路桥批发市场,记者以采购商身份接触到自称"华东总代"的刘某。他当面演示如何用热风枪无损拆解条盒包装,将不同批次的烟支重新分装。"条盒上的32位防伪码都是可验证的,但里面装的可能是任何版本。"这种狸猫换太子的把戏,导致消费者投诉量激增。浙江省消保委数据显示,今年1-7月涉及利群香烟的品质投诉同比上升178%,其中84%集中在口感差异和包装异常。
针对愈演愈烈的市场乱象,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指出:"正规卷烟从烟叶种植到零售终端要经过147道质检程序,而地下作坊可能跳过其中120个关键环节。"在福建云霄查处的制假窝点中,执法人员发现违规添加的香精浓度超出国标11倍,这种有恃无恐的违法行为直接危害消费者健康。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假冒滤嘴使用的醋酸纤维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吸食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病变。
这场风暴中的另一个焦点,是物流体系存在的监管漏洞。记者追踪发现,某批标注"汽车配件"的货柜从云南瑞丽出发,经三次中转最终抵达山东临沂批发市场,开箱后却是整件利群香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烟草物流分会秘书长表示:"现行法规对零担物流的抽检比例不足3%,给不法分子留下操作空间。"这种跨省联运的隐蔽性,使得价值800万元的违规卷烟能在28小时内完成全国分销。
消费者的辨识困境加剧了市场混乱。在杭州某写字楼,白领李女士展示了两包外观几乎相同的利群(阳光):"这包在自动售货机买的抽起来呛喉,那包在烟酒店买的却有股奇怪的甜味。"专业鉴定人员检测后发现,前者滤嘴中的活性炭含量缺失60%,后者则在烟叶中检出未申报的薄荷提取物。这种有恃无恐的质量参差现象,正在动摇消费者对民族卷烟品牌的信任基础。
截至本报道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启动"利剑2023"专项整治行动,首批查封的5个制假窝点中,查获的自动化包装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值得深思的是,某涉案生产线使用的激光打码机竟与正规烟厂采购自同一瑞士供应商。这种魔高一丈的技术较量,暴露出原料管控环节的深层危机。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违规商户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以工业用途名义进口专业设备,再改装用于制假。
在这场全民关注的打假风暴中,普通商户也承受着连带损失。"我们正规渠道进货要缴43%的综合税,那些人的成本连我们三分之一都不到。"宁波某烟草专卖店老板算了一笔账,正规利群(软红)批发价每条235元,而地下市场的平行货只要178元。这种价格倒挂现象,迫使部分守法经营者要么压缩利润空间,要么铤而走险转向灰色渠道。
当记者结束暗访离开温州批发市场时,发现原本热闹的"特殊商品区"已拉起警戒线。这场持续发酵的利群烟乱象,不仅考验着监管智慧,更揭示出市场经济中的信任重建难题。正如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专家所言:"打击有恃无恐的违法行为,需要构筑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全链条数字监管体系。"或许只有当每包香烟都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故事,消费者才能真正远离那些隐藏在烟雾中的陷阱。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