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标榜“有口皆碑”的香烟一手货源批发厂家在社交平台悄然走红,宣称“厂家直供、免税代发”的低价正品卷烟引发消费者热议。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以“口碑营销”为外衣的灰色交易链条,正通过伪造资质、暗语沟通等手段规避监管,甚至出现消费者因购买低价香烟引发健康问题的案例。

惊爆!香烟一手货源批发厂家“有口皆碑”

家住广东佛山的王先生(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检测报告。今年6月,他通过某短视频平台广告添加了名为“金叶烟草批发”的商家微信,对方声称是“有口皆碑的一手厂家”,提供“中华香烟650元/条,破损包赔”。下单后,王先生收到两条包装完好的香烟,但吸食后出现持续咳嗽症状。经第三方检测机构化验,该香烟焦油含量达15.3mg/支,远超国家规定的11mg/支上限,滤嘴中还检出二氧化钛残留。“商家现在拒接电话,我才发现他们提供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编号在政务网根本查不到。”王先生无奈表示。

惊爆!香烟一手货源批发厂家“有口皆碑”

这类“口碑陷阱”并非个例。7月28日,湖南长沙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一处隐匿在物流园区的卷烟仓库,现场查获假冒“和天下”“芙蓉王”等品牌香烟1200余条,涉案金额超200万元。执法人员发现,该窝点通过1688平台发布“电子雾化器配件批发”信息引流,实际以“香y兑换券”“礼品卡”等形式进行交易。仓库负责人李某承认,其团队雇佣水军在贴吧、小红书等平台发布“厂家直销有口皆碑”的虚假好评,每月可吸引超300名批发客户。

“这些商家擅长利用信息差制造信任错觉。”烟草专卖局稽查科负责人指出,部分厂家伪造“中国烟草战略合作伙伴”铜牌悬挂在直播间背景墙,或盗用正规烟草公司的生产线视频作为宣传素材。更隐蔽的是,一些交易全程使用“水果件”“特产箱”作为物流品名,到货后要求消费者“确认收货才告知开箱密码”,以此规避平台监控。

业内人士透露,低价香烟产业链背后存在暴利空间。以某款市场零售价450元/条的卷烟为例,非正规渠道批发价可压低至220元,其成本主要源于使用劣质烟叶、偷逃消费税以及省去专卖许可证相关费用。浙江某物流公司调度员向记者证实,近期接到多个“夜间加急运输香烟”的订单,发货方明确要求“若遇检查就报称日用品”。

惊爆!香烟一手货源批发厂家“有口皆碑”

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律师张维分析,这类“有口皆碑”的话术可能涉嫌虚假宣传与商标侵权。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销售卷烟,即便货品为真品也属违法,涉案金额超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然而,违法商家往往使用未实名认证的社交账号收款,资金通过虚拟货币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多层流转,导致受害者维权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二手交易平台出现“香烟批发教学”灰色服务。记者以“创业”为名咨询某卖家,对方发来长达72页的《烟草渠道搭建指南》,内容包含“如何用PS制作电子许可证”“话术规避敏感词检测”等教程,收费高达2980元。当问及法律风险时,该卖家称:“抓到的都是小角色,真正有口皆碑的大厂家都有保护伞。”

针对愈演愈烈的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于8月1日启动“雷霆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网络非法经营烟草行为。新上线的“烟草交易AI监察系统”已实现跨平台数据互通,可自动识别“代发”“免税”等132种变异关键词,并对异常物流订单实施拦截。数据显示,系统试运行首周,仅拼多多单平台就下架违规商品链接1.4万条。

这场风暴中,正规烟草零售商的态度值得玩味。北京朝阳区某烟酒超市老板陈女士告诉记者,其店铺8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5%:“消费者总觉得我们卖得贵,却不知道那些‘有口皆碑’的批发价连成本都不够,里头怎么可能没猫腻?”她的担忧在8月5日得到印证——江苏淮安警方破获的假烟案中,不法分子用工业硫磺熏制烟叶,导致生产的香烟苯并芘含量超标47倍。

随着监管持续收紧,香烟批发市场的“野蛮生长”时代或将终结。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如何辨别真伪仍是难题。正如中国消费者协会在8月7日发布的警示中所言:“任何绕开专卖体系的一手货源承诺,都是击穿法律底线的危险信号。”当“有口皆碑”沦为违法交易的遮羞布,这场关乎公共健康与市场秩序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