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广西代工香烟批发“货源广进”

近日,广西多地出现通过社交平台批量销售代工香烟的违法现象,一条号称“货源广进”的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南宁市民张某向记者反映,他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厂家直供”广告后,添加了名为“桂烟速递”的微信号,对方声称“全国48小时直达,支持验货再付款”,但收到的货品却是仿制粗劣的代工香烟。

“对方发来的样品视频里,整箱香烟的外包装与正规超市售卖的一模一样。”张某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名为“A烟草仓储”的账号承诺“防伪码可官网验证”,并以每条68元的“特惠价”成交30条卷烟。然而通过某小众支付平台完成交易后,他发现香烟包装盒上的激光喷码字体模糊,烟支滤嘴处甚至有胶水残留痕迹。第三方检测报告证实,这批卷烟的尼古丁含量超标2.3倍,且含有未申报的香精添加剂。

速递!广西代工香烟批发“货源广进”

记者暗访发现,这类违法交易正以更隐蔽的方式扩张。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广西代发”关键词,弹出的7条商品信息均在详情页标注“加微信看实拍”。业内人士透露,违法团伙利用广西与越南接壤的地理条件,将生产、仓储和分销环节分散在边境两侧,梧州市烟草专卖局2023年查处数据显示,83%的新型违法卷烟案件涉及跨平台引流交易。

更值得警惕的是违法技术的升级。防城港市警方近期捣毁的代工窝点中,查获的自动化包装线每分钟可封装120包香烟,其采用的烫金工艺与正品产线相差无几。被捕的技术主管李某供述,他们通过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锁定潜在客户,并利用“一件代发”“无痕包装”等手段规避监管。“这些代工香烟之所以能货源广进,关键在于采用了分级代理模式。”参与办案的执法人员表示,资金通过虚拟货币层层流转,给追踪带来极大困难。

法律专家指出监管存在盲区。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烟草领域律师王明阳分析,根据《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网络交易经营者应当显著公示主体信息,但实际交易中买卖双方多在微信完成闭环操作。广西某地法院提供的司法数据显示,2023年受理的19起代工香烟案件中,仅5起能完整追溯资金流向,其余案件因证据链断裂难以定罪。

暴利驱使下,违法产业呈现专业化趋势。海关部门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前4个月友谊关口岸查获的违法卷烟数量同比激增45%,其中89%的货品外包装印有“免税专供”字样。这些本应出口的香烟,经越南边境的二次加工后,通过物流公司伪报品名重新输入国内市场。令人咋舌的是,部分代工香烟甚至配备了伪造的“云端验证系统”,扫描包装二维码会跳转至仿冒正品企业网站的虚假页面。

面对日益猖獗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正强化技术反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启动“雷霆2024”专项行动,运用大数据分析锁定异常物流信息,已在桂林、柳州等地查获涉案金额超2300万元的代工香烟。专项行动负责人介绍,新启用的AI图像识别系统能精准辨别香烟外包装的细微差异,试点区域的物流分拣线已拦截1.2万件可疑包裹。

普通消费者也需提高警惕。北海市某烟草零售商向记者展示的正规进货单显示,硬盒卷烟的批发价通常在每条128元以上,而微信渠道的代工香烟报价普遍低于70元。广西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提醒:“正品香烟的拉带头呈半圆形且切口平整,代工产品多为直角切口。”这位专家建议,消费者若发现价格异常低廉的所谓“厂家直销”,应立即通过12313热线举报。

速递!广西代工香烟批发“货源广进”

在这场与违法代工产业链的较量中,仍有不法分子抱有侥幸心理。钦州市警方上月端掉的窝点账本显示,该团伙通过微信发展了287个二级代理,月均销售额达150万元,分销网络覆盖八个省份。但司法实践的进步正在形成震慑——2024年修订的《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明确,利用网络平台实施犯罪将加重处罚,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近期判决的一起案件中,主犯因非法经营罪获刑六年。

速递!广西代工香烟批发“货源广进”

当记者回访张某时,他正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证据固定。“这些代工香烟的货源广进程度超乎想象。”张某的遭遇并非个案,要彻底斩断这条灰色产业链,仍需凝聚监管技术升级与社会共治的合力。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在最新工作部署中强调的:任何企图利用新型传播手段违法经营的行为,都将在法治利剑下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