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价分析!香烟批发价和零售相差多少“泾渭分明”
近日,一则关于某品牌香烟出厂价与终端零售价差额超过300%的内部数据截图在网络流传,引发社会对烟草流通环节价差体系的强烈关注。据国家烟草专卖局9月最新行业报告显示,我国烟草制品批发与零售环节的价差幅度持续扩大,部分品类价差率已突破法定建议零售价框架,形成"泾渭分明"的价格鸿沟。
记者调查发现,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烟草批发专区,某畅销品牌细支香烟的整条批发价为235元,而省内连锁便利店同款商品的零售标价达到320元,价差率高达36.2%。这种"泾渭分明"的定价现象并非个案,中国烟草总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数据显示,行业平均批零差率较去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达到28.3%的历史峰值。
"价差体系的'泾渭分明'本质是多重成本压力的传导结果。"中央财经大学烟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明阳向记者解释,除国家规定的56%消费税和11%增值税外,今年新增的电子追溯系统使单条香烟物流成本增加0.8元,零售终端的人工与租金成本涨幅更达到12%。在北京朝阳区某24小时便利店,店主李某向记者展示的台账显示,其香烟毛利率实际仅为8.7%,远低于消费者感知的价差幅度。
这种"泾渭分明"的价格差异在跨区域流通中更为显著。记者对比云南昆明与广东深圳两地的同款香烟价格发现,批发环节价差控制在5%的国家调控范围内,但零售端因地域消费水平差异,价差幅度扩大至22%。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烟草市场化交易平台9月15日更新的数据表明,在严格执行全国统一批发价的前提下,不同城市间的实际零售价差最大可达41元/条。
针对公众对"泾渭分明"价差的质疑,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9月18日发布专项说明,强调我国烟草定价实行"批发环节政府定价、零售环节市场调节"的双轨机制。该中心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全国36个大中城市卷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低于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
在数字化管控方面,全国烟草专卖防伪溯源系统显示,截至9月20日,已有87%的流通卷烟实现"一物一码"全程追溯。该系统技术负责人透露,通过扫码数据分析,监管部门发现约15%的价差波动源于非正常流通成本,相关调查正在持续推进中。
随着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临近,多地烟草专卖局已启动市场价格巡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9月22日公布的检查结果显示,在抽查的1200家零售终端中,存在明码标价不规范问题的商户占比降至3.1%,较去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这种"泾渭分明"的监管态势,正在重塑烟草流通领域的价差体系。
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国家烟草专卖局拟于第四季度试点"动态批零联动机制",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实现批发指导价与零售限价的智能适配。这项改革或将改变现有"泾渭分明"的价差格局,在保障国家税收与市场活力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