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在校大学生轻信代购卷烟被诈骗"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将网络售烟灰色产业链推至风口浪尖。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国家明令禁止网络售烟,仍有不法商家通过暗语交易、虚拟跑腿等方式铤而走险。这场"猫鼠游戏"背后,是价值百亿的线上烟草黑产与监管科技的较量。

"看到‘小熊猫现货速发’的广告,以为找到了解压捷径。"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王磊(化名)向记者展示手机里残留的聊天记录。今年5月,他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标着"减压神器"的带货直播,主播用"口粮""能量棒"等暗语诱导观众添加微信。支付288元后,对方发送的快递单号始终无法查询,三天后账号已显示注销。这类案件并非孤例,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2023年上半年查处网络涉烟案件1.2万起,涉案金额超7.3亿元。

记者以"能量补给"为关键词搜索,在多个社交平台发现加密文字广告。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标注"跑腿服务"的商家要求买家发送定位,声称"30分钟送达"。业内人士表示,这类交易往往使用虚拟定位软件,实际由第三方物流从实体店购买后转送,全程规避平台监管。更隐蔽的渠道存在于境外服务器搭建的私域社群,采用比特币结算、阅后即焚模式运营,形成完整的反侦察链条。

速递!线上能买到烟吗“拭目以待”

"网络售烟屡禁不止,核心在于违法成本与暴利间的巨大落差。"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岩指出,现行《烟草专卖法》对个人网络售烟最高罚款5万元,而违法商家单日流水可达20万元。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触达风险,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网络购烟成功率高达34%,较三年前上升12个百分点。某省级烟草专卖局稽查人员透露,近期查获的微商售烟案中,22%的交易发生在凌晨校园断网时段。

技术对抗正在升级。浙江某科技公司研发的"天眼"监测系统,通过语义分析、资金流向追踪等手段,半年内协助关闭违规账号13.8万个。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记者实测发现,部分商家改用emoji组合代替关键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