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免税进口香烟是假烟嘛“真伪难辨”
必看!免税进口香烟是假烟嘛“真伪难辨”
近日,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在入境旅客行李中查获的327条假冒"中华(免税专供版)"香烟,将"免税进口香烟是假烟嘛"的疑虑推向舆论焦点。这些包装与正品高度相似的卷烟,经专业机构检测,焦油含量超标2.3倍且含有违禁香料。消费者王海涛(化名)向记者展示的免税烟,正是从某直播平台购入的"真伪难辨"商品——扫码显示"正品验证通过",但烟草局鉴定却确认为高仿品。
这场"真伪难辨"的消费困局正蔓延全国。中国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查处假冒免税卷烟案件同比增长81%,涉案金额超7.2亿元。在杭州萧山机场免税店,记者目睹专业打假人员演示:真品免税烟的激光防伪标志在紫光灯下会显现隐形编码,而查获的假烟虽能通过普通扫码验证,却在专业设备下现出原形。"现在高仿包装的烫金误差已缩小到0.1毫米以内。"烟草鉴定专家李明警告,普通消费者单凭肉眼确实难辨真伪。
市场乱象背后是暴利驱使。一条正品免税中华烟进货价约280元,而高仿品成本不足40元,转手就能卖出220元。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某商铺老板透露,成套的免税烟包装印刷模板暗地流通,"从烟盒到税标都能定制"。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造假者通过技术手段克隆正品溯源码,使得消费者扫码跳转至仿真验证页面。这种"以假乱真"的手段,让北京消费者张琳(化名)损失惨重:"花了正品价,收到的却是刺喉的劣质烟。"
"真伪难辨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陈涛指出,合法免税烟仅在口岸隔离区或离岛免税店销售,且需凭本人身份证和出入境记录购买。那些宣称"无需护照""全国直邮"的所谓免税烟,本质上都是违法商品。8月15日生效的《免税商品溯源管理规范》要求,所有免税卷烟必须加载"三码合一"防伪系统——海关监管码、企业追溯码、税务标识码缺一不可。
在海南三亚海棠湾免税城,记者体验了正规购买流程。消费者需持离岛机票和身份证在专属区域选购,每条香烟的外包装上都贴有防转移电子标签。"这个标签一旦被撕毁,就会触发系统预警。"中免集团防伪技术负责人介绍,他们今年升级的纳米级印刷技术,能在烟盒内衬印制肉眼不可见的荧光暗记。即便如此,仍有不法分子通过收购废弃包装实施"真盒装假烟"的伎俩。
鉴别难题倒逼监管升级。8月20日,海关部门在全国21个重点口岸部署新型CT型行李检查设备,对入境旅客行李实施100%过机查验。这些设备能精准识别香烟盒内的烟支排列密度差异,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正是借此查获旅客鞋底藏匿的23条假烟。更值得关注的是,区块链技术正被引入免税烟溯源体系。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试点项目中,每条免税烟的流通信息都被记录在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上。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真伪难辨"的困局更需要主动防范。上海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现场教学:真品免税烟的烟丝呈现金黄色且粗细均匀,而假烟烟丝多含碎末并掺有硬梗;点燃后正品烟灰呈灰白色且不易断落,假烟烟灰则显黑色且容易炸灰。这些实用技巧被制作成科普视频,通过"中国烟草"官方账号发布后,三天内播放量突破500万次。
法律层面的重拳也在持续出击。8月25日,浙江温州警方破获跨省制售假烟网络,查获假冒免税烟标138万张。该团伙通过境外服务器搭建虚假验证网站,已使超过2万名消费者受骗。"这不仅是经济犯罪,更危害公共健康。"办案民警透露,部分假烟检测出重金属超标11倍,长期吸食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面对"免税进口香烟是假烟嘛"的普遍焦虑,行业专家呼吁建立联合治理机制。全国政协委员、烟草行业研究员张伟在近日的行业峰会上提议,应打通海关、烟草专卖局和电商平台的数据壁垒,建立制假售假者"黑名单"共享库。这种联防联控机制已在深圳试点,当地烟草局与快递企业建立可疑包裹筛查系统,两个月内拦截假烟快递件1.2万宗。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免税烟消费即将进入旺季。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前启动专项整治,对全省56家免税店实施"一品一码"全覆盖检查。在美兰机场免税店,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使用专用检测仪对库存香烟进行逐条扫描,设备屏幕上实时显示防伪信息。"每件商品都要经过入库、出库、销售三次核验。"店长表示,他们宁愿损失10%的销售效率也要确保消费者买到正品。
在这场"真伪难辨"的攻防战中,技术革新与制度完善正在重塑消费信心。当记者结束调查时,厦门海关刚刚查获一批使用AI技术生成免税标识的假烟,这些几乎完美的仿制品最终还是败给了最新的光谱分析技术。或许正如烟草行业专家所言:"造假手段永远在升级,但只要监管跑得更快,消费者学得更聪明,假烟就永远无法占领市场。"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