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什么地方能卖烟“门庭若市”
独家揭秘!什么地方能卖烟“门庭若市”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查处的一起特殊案件揭开烟草零售市场隐秘一角。7月12日,位于七宝老街某巷口的"鑫源烟酒"因日均客流量异常激增引发注意,这家不足20平米的店铺日均销售额竟达3.8万元,其"门庭若市"的盛况与周边商铺形成鲜明对比。经暗访调查发现,该店涉嫌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紧俏卷烟品种,并违规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店铺每天上午十点准时排起长队,卷帘门上的'门庭若市'贴纸特别显眼。"在附近工作的白领李先生向记者透露,该店常以"限量特供"为噱头制造抢购假象。7月15日突击检查中,执法人员现场查获未标注"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字样的卷烟127条,其中42条外包装喷码与系统登记信息不符。
消费者王女士的遭遇更具警示性。6月28日,她在该店花费1280元购买两条"门庭若市专供版"香烟,扫码验证时发现物流信息显示该批次产品应配送至300公里外的无锡某超市。"扫码显示'该商品三天前已完成签收',这根本不合常理。"经上海市烟草质量检测站鉴定,这两条香烟系回收真烟盒灌装劣质烟丝制成。
"所谓门庭若市的销售奇迹,往往是违法经营撑起的虚假繁荣。"从事烟草市场监管二十年的执法人员赵志刚指出,这类店铺通常具备三大特征:选址在监控盲区、采用现金交易、频繁更换营业执照法人。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查处的27家违规烟草零售点中,有19家存在刻意营造"门庭若市"景象的行为。
在徐汇区某商业广场,记者目睹了新型售假模式的运作。一家挂着"网红烟酒集合店"招牌的商铺,通过抖音直播展示"门庭若市"的购买场景,实际线下门店却隐藏在写字楼23层的临时办公室内。这种"线上引流+线下提货"的模式,给监管带来全新挑战。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不法商家通过操控热力图数据制造假象。"他们会雇佣'顾客'在特定时段集中采购,使店铺在电子地图上显示为'门庭若市'的热点区域。"这种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更扭曲了市场真实供需关系。中国烟草学会最新研究显示,此类异常销售点周边500米范围内,未成年人购烟概率高出常规区域4.2倍。
"真正的门庭若市应该建立在合法经营基础上。"国家烟草专卖局7月18日更新的《规范经营指引》明确要求,卷烟零售点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13。在杭州武林商圈,记者走访了五家合规经营的烟草专卖店,发现其均配备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销售终端,有效杜绝了未成年人购烟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区块链溯源技术正在改变行业格局。上海市浦东新区试点的"烟草流通溯源链",已实现从生产到零售的全流程追踪。消费者扫描外包装上的量子云码,不仅能查看产品流转信息,还能获取周边正规零售点导航。这套系统上线三个月来,区域内涉及"门庭若市"虚假宣传的投诉量下降58%。
法律专家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可处违法进货总额5%以上10%以下罚款。北京某律师事务所近期处理的消费纠纷中,有六成涉及宣称"门庭若市"的违规销售点。这些案例警示消费者,越是热闹非凡的烟草零售场所,越需谨慎核实经营资质。
截至7月20日,全国已有14个省市开展"破虚火"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制造虚假繁荣的烟草销售点。在南京查处的某案例中,商家通过操控智能客流计数器伪造"门庭若市"数据,该设备能自动生成不同年龄、性别的虚拟顾客画像。这种高科技造假手段的出现,倒逼监管部门升级电子取证能力。
"门庭若市的表象下,可能藏着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陷阱。"中消协7月22日发布的消费提示强调,正规烟草零售点必须具备"三要素":悬挂烟草专卖许可证、使用税控专用收款设备、提供可验证的电子票据。对于宣称限量销售引发抢购的店铺,消费者可通过"中国烟草政务"平台查验其货源配额。
在记者截稿前,广州市天河区又查处三家用全息投影技术营造"门庭若市"假象的违规店铺。这些案例印证了市场监管总局的研判:在烟草消费升级背景下,新型违法手段正不断演变。唯有提高全民防诈意识,才能让真正的诚信经营者迎来门庭若市的春天。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