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扩散!低价批发微信号“无所不能”

近日,一场涉及全国20余省市的网络黑灰产交易引发公安机关高度关注。据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通报,某犯罪团伙通过社交平台以"无所不能"为宣传噱头,以98-388元不等的价格批量出售"实名认证微信号",目前已造成至少5.6万名受害者个人信息泄露,涉案金额逾2300万元。

7月15日,浙江金华警方在义乌某写字楼内抓获以陈某为首的12人犯罪团伙,现场查获未激活的手机卡2175张、已实名注册的微信号3862个以及43台自动化养号设备。办案民警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该团伙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低价批发微信号,无所不能"的广告,承诺买家可"解封任意账号""突破支付限额",甚至宣称"永久防封号技术"。

"这些微信号的真实用途触目惊心。"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技术专家王明阳透露,经溯源分析,涉案账号中32%被用于电信诈骗,28%流向网络赌博平台,19%涉及色情直播引流。在某起刚破获的跨境诈骗案中,犯罪分子正是使用此类"批发号"冒充疾控中心人员,三天内骗取87名老年人共计460余万元。

紧急扩散!低价批发微信号“无所不能”

更值得警惕的是犯罪链条的专业化程度。记者在暗访某网络黑产交流群时发现,有技术人员公开兜售"微信号克隆套餐",声称能"1:1复制目标对象的社交关系链"。网络安全企业奇安信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近三个月微信仿冒账号举报量同比激增217%,其中62%的恶意账号使用虚假定位功能实施"同城诈骗"。

紧急扩散!低价批发微信号“无所不能”

面对猖獗的账号交易,微信安全团队于7月18日升级风控体系,引入设备指纹识别和生物特征核验技术。但犯罪分子的反制手段同样"魔高一丈",在某网络论坛流传的《养号宝典》中,详细记载着"每日添加好友不超过15人""朋友圈需发布真实生活动态"等规避审查技巧。杭州互联网法院近日披露的判例显示,已有不法分子因贩卖2000个微信号获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

这场"无所不能"的黑色交易背后,暴露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巨大漏洞。记者在公安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平台查询发现,仅2023年上半年就处置涉微信账号类举报13.4万起,较去年同期增长89%。江苏宿迁的在校大学生小李向记者哭诉,自己为赚取零花钱出售微信号后,不仅被用于实施诈骗导致账户冻结,更因涉嫌"帮信罪"留下案底。

针对持续升级的网络黑产,国家网信办于7月20日启动"清朗·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整治"专项行动,要求各平台建立异常账号二次核验机制。法律界人士同时提醒,根据《刑法修正案(九)》,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提供技术支持,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当前正值暑期兼职高峰,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院发布紧急提示:任何形式的账号租售行为均属违法。

截至发稿时,广东、福建等地警方又新查处3个相关窝点,查扣作案手机1600余部。这场与网络黑产的攻防战仍在持续,而"低价批发微信号"的广告仍在某些隐秘角落悄然传播。当记者在某小众论坛追问卖家"是否真能无所不能"时,对方发来段意味深长的回复:"只要人性还有贪念,这个市场就永远存在。"(本文线索来源于公安部新闻发布会实录、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信息及记者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