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一般的便利店可以批发香烟吗“因地制宜”
近日,一则"便利店整条购烟享九五折"的促销海报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将"便利店能否批发香烟"的争议推向风口浪尖。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便利店数量突破68万家,但具备批发资质的不足0.3%。这场关于流通渠道的争论背后,"因地制宜"的监管智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上海市静安区全家便利店,店长出示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明确标注"仅限零售"。收银系统记录显示,该店3月单条香烟销量占比不足5%,与五公里外某烟草专卖店87%的单条销售占比形成鲜明对比。"我们严格执行'拆条零售'规定,整条购买需要分十次结账。"这种看似荒诞的操作,实则是规避"变相批发"的无奈之举。
争议的焦点源于《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弹性空间。条例规定"零售户一次销售卷烟不得超过50条",但未明确界定"单次交易"的时间维度。这为"因地制宜"的执行标准埋下伏笔——在深圳宝安区,部分便利店通过"预定登记、分次提货"方式月均销售整条烟超300条;而杭州萧山区的监管人员随身携带NFC读取设备,通过追溯卷烟条包芯片数据查处了12起"化整为零"的批发行为。
地域差异在三四线城市更为显著。记者暗访发现,成都双流区某连锁便利店通过"会员积分兑换"模式,向建筑工地批量供应香烟,单次交易量可达20条。该店负责人坦言:"工地工人习惯整条购买,我们分十个会员账号操作就不算违规。"这种灰色操作与北京朝阳区形成强烈反差,后者通过"天眼系统"实时监控卷烟流向,单店单日超5条销售即触发预警。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月烟草批发许可证发放量同比下降41%,但便利店卷烟销售额却逆势增长17%。这种悖论背后,是品牌方与渠道商的暗中博弈。湖南中烟在长沙试点的"拆条机"引发关注——这台类似ATM的设备可将整条烟拆分为十包单独销售,每拆一条需支付0.5元服务费。尽管企业宣称这是"技术赋能合规经营",但消费者王先生发现:"扫码拆条后集齐十包,又能拼回完整条码。"
法律界人士指出,"因地制宜"的监管困局折射出三个现实矛盾:集中采购需求与控烟政策的冲突,终端利润诉求与专卖制度的博弈,以及新技术手段与传统监管体系的错位。西南政法大学烟草经济研究中心测算,若全面放开便利店批发资质,全国将新增23万个就业岗位,但未成年人接触烟草风险可能上升12%。
在福建宁德,某便利店老板的创新尝试引发争议。他通过"香烟寄存柜"模式,消费者购买整条烟后寄存店内,每次取一包扫码解锁。"这既满足老顾客囤货需求,又符合单次交易规定。"当地烟草局却认定该模式涉嫌违规,要求限期整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重庆试点"电子封条"解决方案,整条烟塑封膜植入芯片,拆零售卖即触发定位信息上传监管平台。
这场争议中的最大变量,是2024年底上线的全国统一烟草追溯平台。该系统要求每条卷烟赋码率达100%,理论上能精准监控流通环节。但基层执法人员透露,实际操作中常遭遇"代码套用":部分便利店将整条烟拆零后,用空条盒包装其他散包销售。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二手平台监测到"烟草批发资质代办"搜索量月环比暴增350%,黑产中介收费高达2.8万元/次。
当记者结束调查时,广州天河区的7-Eleven店内,消费者李女士正用三个手机号码分三次购买同一条香烟。"明明是为家里办喜事准备,搞得像地下交易。"这或许正是当下中国烟草流通体系的真实写照——在政策刚性与市场柔性的夹缝中,那包承载着社交属性的香烟,正在"因地制宜"的监管迷宫里寻找新的平衡点。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