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如何从网上买烟“不可思议”
速递!如何从网上买烟“不可思议”
近日,一则"直播间钢丝球竟成买烟暗号"的新闻登上热搜,揭开了网络售烟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家住杭州的90后青年李明(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不可思议"经历:在某平台观看手工教学直播时,主播突然压低声音表示"老铁们需要钢丝球清洁烟斗的私信我",李明付款298元后收到的竟是10包印着外文字母的散装烟丝,点燃后"呛得直流眼泪"。这场荒诞交易背后,折射出网络违法售烟屡禁不止的灰色地带。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我国《烟草专卖法》明令禁止网络售烟,但"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依然猖獗。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标注"烟斗清洁器"的商品详情页里,实为手动卷烟机的教学视频;打着"文创粉笔"旗号的链接,实则是过滤嘴香烟管的组合套装。更令人瞠目的是,部分直播间采用"机器人控评+闪退重开"的游击战术,当监管部门巡查时,主播立即切换至合规商品演示,待"风声"过后再重启秘密交易。这种"狡兔三窟"的操作模式,让价值百亿元的线上烟草黑产持续滋生。
"这根本就是一场猫鼠游戏。"北京市控烟协会张建枢会长接受采访时眉头紧锁。他出示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查处网络涉烟案件1.2万起,同比增长37%,但实际违法规模可能是查处量的十倍以上。在某次跨省执法行动中,办案人员发现嫌疑人使用的20部手机里,存储着300多个"行业黑话"文档,"钢丝球""粉笔头""切菜器"等200余个日常词汇被赋予特殊含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线上交易密码体系。
这种"不可思议"的隐蔽性,正在加剧未成年人接触烟草的风险。中国传媒大学文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科指出,算法推荐机制让青少年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当16岁的中学生王雨(化名)出于好奇点击某个烟具视频后,三天内收到47条相关推送,其中12条直接标注"学生特惠套餐"。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商家采用"货到付款+虚拟号码"方式规避实名认证,使得《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条款形同虚设。
面对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今年3月启动"清网2025"专项行动。在杭州某物流分拣中心,执法人员通过X光机发现标注"文具"的包裹中存在条状金属物,开箱查验后查获600支电子烟弹。这种"线上线下联动溯源"的新模式,已在全国20个重点城市铺开。与此同时,《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即将出台,明确规定平台需对疑似涉烟内容进行AI语义识别,违规直播间将在30秒内被强制断播。
"根治顽疾需要重构监管逻辑。"法学专家梅向荣建议建立"违法主体终身追责制",不仅封禁涉事账号,更要追查资金流向与物流链条。在广东肇庆,某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网络售烟团伙主犯,近日被法院判处"从业禁止令",终身不得进入电商及相关行业。这种"打七寸"的惩戒措施,或许能为"不可思议"的线上烟草交易画上休止符。
当记者结束采访时,李明正拿着投诉材料走向市场监管所。那个曾经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购买链接,此刻已变成404错误页面。这场个人维权与系统治理的共振,或许正是破解网络售烟迷局的关键钥匙——毕竟在法治社会,任何"不可思议"的灰色交易,终将暴露在阳光之下。
(文中李明、王雨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