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悉!免税的东西哪里买“天花乱坠”

近日,一则关于"免税商品购买渠道混乱"的消费投诉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免税政策的认知盲区,以"天花乱坠"的营销话术诱导购物,实际交易中却暗藏多重风险。杭州海关4月2日通报的专项稽查结果显示,在近期查获的23起违规销售免税商品案件中,涉及虚假宣传"免税直邮""海关监管"等字眼的占比高达68%,这一数据揭示出新型消费陷阱的蔓延态势。

"那些广告说得天花乱坠,结果全是套路。"化名王女士的消费者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今年3月,她在某直播平台看到"免税美妆集合仓"的推广,主播声称可通过"特殊渠道"直供海南免税同款商品,并展示印有海关监管标识的仓储画面。下单购买某品牌精华液后,王女士发现实物不仅缺少中文标签,扫描包装溯源码竟跳转至无法验证的第三方网页。"主播当时反复强调'免税渠道绝对保真',现在直播间已被封禁。"王女士提供的录屏显示,主播在半小时内七次使用"天花乱坠"形容价格优势。

知悉!免税的东西哪里买“天花乱坠”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夸大宣传的现象与市内免税店新政实施后的市场变化密切相关。根据海关部门2024年10月1日施行的《市内免税商店监管办法》,正规市内免税店需在口岸隔离区设立提货点,且商品必须随旅客一次性携带出境。而部分不法商家刻意混淆"市内免税店"与"跨境电商"概念,通过虚构海关监管场景实施营销欺诈。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12315平台受理的"免税"相关投诉中,涉及"提前支付保证金""到付验货"等新型交易模式的占比环比增长41%。

"所谓特殊渠道免税,本质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交易。"北京工商大学消费经济研究中心刘教授指出,根据《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公告》,正规离岛免税购物需提供有效离岛信息,且年度限额10万元。而记者在某二手平台实测发现,标注"免税美妆集合仓"的商家普遍采用分拆订单、虚报品名等方式规避监管。这种"天花乱坠"的营销话术,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可能触及走私红线。

更令人警惕的是商品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3月发布的跨境消费品抽检报告显示,在标称"免税直邮"的136批次化妆品中,有47批次成分与备案信息不符,其中12批次检出禁用物质。"这些商品往往打着'免税平替'旗号,实际是彻头彻尾的非法生产。"日化行业质检专家张工程师提醒,部分黑作坊为模仿正品质感,违规添加的工业香精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与商家宣传的"天花乱坠"功效形成讽刺反差。

随着五一消费旺季临近,多地监管部门已启动专项整治。记者在广州白云机场口岸看到,海关新型太赫兹检测设备可快速识别化妆品包装密封状态,查获的"免税直邮"商品中,普遍存在防篡改标识破损、批次码异常等问题。值得思考的是,当"免税购物"遭遇"天花乱坠"的营销包装,消费者追逐的究竟是真实惠,还是高风险陷阱?这或许需要从完善消费教育体系入手,帮助公众建立理性认知。

知悉!免税的东西哪里买“天花乱坠”

目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已上线"免税消费指引"专区,通过案例解析、渠道验证等功能帮助消费者避坑。市场监管总局提醒,正规免税购物应认准"中免集团""海免公司"等持牌企业,离岛免税商品须通过"cdf会员购"等官方平台下单。对于网络流传的各种"免税渠道",建议登录"中国海关部门官网-便民服务-免税商店查询"进行资质核验。毕竟,真正的消费保障,从来不需要依靠"天花乱坠"的话术来粉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