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关注!外烟的销售微信“琳琅满目”
近日,一则关于微信渠道违规销售外烟的暗访视频引发全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通过“古巴雪茄代购”“免税香烟直邮”等关键词搜索,微信生态内充斥着琳琅满目的外烟销售信息,部分账号甚至打出“海关特殊渠道”“未成年人可购”的违法宣传语。
从事IT行业的张明(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购买记录。今年3月,他在某微信群看到“欧洲直邮香烟,价格仅为专柜四成”的广告,添加名为“环球烟品汇”的商家后,对方发来的电子图册里各国烟品一应俱全,从日本七星到美国万宝路足有二十余种。"商家承诺48小时发货,结果等了半个月收到的却是印刷模糊的俄版香烟,扫描防伪码显示已过期三年。"张明提供的交易截图显示,当他质疑商品真伪时,对方迅速将其拉黑。
这种乱象并非孤例。记者使用新注册微信账号实测发现,输入“外烟”“免税烟”等关键词后,系统推荐的相关账号多达37个,这些商家的朋友圈更新频率惊人,平均每小时发布3-5条动态,配图多为堆积如山的各色烟盒。在某账号5月15日发布的视频中,成箱的荷兰产香烟正在被打包发货,背景音里还混杂着“今天已发走200单”的叫喊声。
"这些所谓的外烟八成是走私品或假冒产品。"从事海关监管工作十余年的李姓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查获的跨境烟草走私案中,有65%的货物流向微商渠道。他特别提到,部分商家用“代购”“跨境仓储”等话术包装,实际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逃避监管,单次发货量控制在海关个人自用标准内。
更令人担忧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漏洞。记者以初中生家长身份咨询三个不同商家时,仅有一家要求提供年龄证明,其余两家在听说“买给父亲当生日礼物”后直接表示“微信转账即可下单”。北京市控烟协会副秘书长曹文娟对此表示忧虑:“这种无门槛销售模式,让原本线下受严格管控的烟草制品变得唾手可得。”
面对日益猖獗的线上外烟交易,平台监管是否存在疏漏?微信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应称,2024年已累计处置违规账号12.8万个,但承认“人工审核难以完全覆盖动态更新的违规话术”。该负责人展示的后台数据显示,涉及烟草的敏感词库每月新增变异词达1400余个,比如用“糖棒”代指香烟、用“国际快递”替代走私表述。
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未取得许可证销售烟草制品且案值超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烟草专案组律师吴锋透露,其近期代理的6起微商售烟案件中,有4起当事人因不知晓相关法律而误触红线。“有些商家以为不实体开店就没事,殊不知交易记录、聊天截图都能成为定罪证据。”
在这场全网关注的灰色交易背后,暴露出哪些监管难题?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跨境物流追踪难、电子证据固定难、违法成本低等因素共同造就了微信外烟市场的“繁荣”。某省级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向记者坦言:“我们去年查处的微商案件平均办案周期长达87天,等固定好证据链,违法账号早已注销重组。”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已有消费者开始自发组织维权。记者在“外烟受害者互助群”看到,326名成员正在整理交易凭证准备集体诉讼。张明在群里分享了自己的维权经历:“向微信投诉后虽然拿回了货款,但对方账号换个马甲又重新开张了。”他的遭遇引发群内共鸣,多条语音信息里传来叹息:“这些琳琅满目的销售账号就像野草,根本除不尽。”
当记者结束调查时,微信搜索栏跳出智能推荐的新关键词——“隐形香烟”。点击进入后,三个标榜“室内吸烟不留痕迹”的日本电子烟账号赫然在列,其中某个账号的个性签名写着:“全网最低价,错过再等一年”。这场猫鼠游戏,似乎仍在看不见的角落继续上演。
(注:文中涉及企业、机构及个人均已做化名处理,交易截图、聊天记录等证据链文件已移交相关部门)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