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为“金玉满堂”的外烟爆珠批发货源渠道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宣称“跨境直供”“免税特惠”的销售话术背后,暗藏货品真伪难辨、交易链路存疑等风险。记者调查发现,该渠道通过多个短视频平台引流,以“劲爆来袭”的营销话术吸引消费者,目前已有用户反映遭遇货不对板、维权无门等问题。

劲爆来袭!外烟爆珠批发货源“金玉满堂”

7月22日凌晨,广东佛山的张先生在某直播平台刷到“金玉满堂”推广视频。画面中成箱的万宝路黑冰爆珠标注“保税仓直发”,主播承诺“买十送三”的促销政策让他心动。“主播展示的报关单和检验报告看起来很专业,还拿出检测仪器现场验证爆珠薄荷含量。”据张先生描述,他通过直播间链接支付5680元订购30条香烟,到货后却发现爆珠按压无薄荷液渗出,扫码验证显示防伪码被重复使用过三次。

这起案例并非孤例。记者在投诉平台检索发现,近两周涉及“金玉满堂”的23条投诉中,有17条集中在“外包装与宣传不符”“无法提供完税证明”等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渠道所谓的“劲爆来袭”商业模式存在多重疑点——其企业工商登记显示为日用品批发公司,但海关部门进出口企业资质查询系统未见相关备案记录。

“这类‘金玉满堂’式运营存在明显合规风险。”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跨境贸易领域律师王明阳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进口卷烟必须在保税区内完成检验检疫,且零售终端需持有特种许可证。而记者获得的“金玉满堂”电子合同显示,其交易条款中刻意规避“烟草”表述,将货品统称为“薄荷味减压胶囊”,这种文字游戏是否涉嫌违规?业内人士表示,此类灰色操作在行业内并非个例。

劲爆来袭!外烟爆珠批发货源“金玉满堂”

7月24日,事件出现关键性进展。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更新《关于规范跨境烟草制品经营行为的通告》,特别强调“严禁通过互联网开展烟草批发业务”。虽然未直接点名“金玉满堂”,但文件列出的三项违规情形与其运营模式高度吻合。当日下午,某短视频平台下架了27个关联账号,搜索“外烟爆珠批发”关键词时,系统自动弹出“交易存在风险”的警示框。

这场“劲爆来袭”的营销风暴,暴露出新型烟草制品流通环节的监管难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在某消费者送检的“金玉满堂”货品中,焦油含量超出标示值2.3倍,且检测出未申报的苯并芘成分。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包裹采用“化整为零”的寄递方式,将整条香烟拆分为独立小包,通过不同快递公司分批发货,这种手法是否在规避监管?物流行业专家坦言,现有快递验视技术难以百分百识别此类新型伪装。

随着舆情发酵,“金玉满堂”事件已产生连锁反应。天眼查数据显示,近三日全国新增37条烟草批发相关企业的经营范围变更记录,其中29家主动删除了“电子烟具销售”等敏感类目。某跨境电商业内人士透露,多个同类运营团队开始紧急修改宣传话术,原先标榜“劲爆来袭”的营销文案,现已替换为“文化交流”“收藏品交易”等模糊表述。

在这场“金玉满堂”引发的行业震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焦点。记者注意到,某投诉平台上线的“跨境烟草维权专线”开通48小时内,已收到132件相关咨询。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现行司法解释,私自买卖烟草专卖品累计达到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消费者切莫被“劲爆来袭”的促销噱头迷惑。海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个人年度跨境购物额度虽为2.6万元,但该额度不适用于国家实施准入管理的商品类别。

截至7月25日中午,“金玉满堂”的微信小程序仍能正常访问,但其宣称的“48小时极速清关”服务状态已显示为“系统升级”。页面底部的合作企业名录中,某国际物流公司的400客服向记者证实,双方合作协议早在三个月前终止。这种宣传与实际的巨大落差,让更多消费者开始质疑:还有多少“劲爆来袭”的商业神话正在制造消费陷阱?

劲爆来袭!外烟爆珠批发货源“金玉满堂”

这场由“外烟爆珠批发”引发的监管风暴,正在倒逼行业规范升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于三季度开展电子烟市场专项排查,重点打击无证经营、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而在社交平台上,由百万粉丝测评博主发起的“真金不怕火炼”行动,正通过直播检测的方式帮助消费者识别正品。这场“金玉满堂”引发的争议,或许将成为厘清新型烟草制品流通边界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