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首发!低价批发香烟第一手“别出心裁”

近日,一则关于“低价批发香烟”的灰色交易链在长三角地区浮出水面。记者追踪发现,某社交平台上活跃着数十个以“别出心裁”为暗号的群组,声称能绕过烟草专卖系统提供低于市场价50%的卷烟产品,引发市场监管部门紧急介入调查。

在苏州从事物流工作的王先生向记者透露,他于今年6月通过某短视频平台广告接触到这类渠道。“对方自称有‘特殊清关渠道’,硬中华每条只要380元,还承诺附赠海关罚没证明。”王先生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交易过程中卖家多次使用“第一手货源”“别出心裁的流通方式”等话术诱导消费,但当其收到货物后,发现防伪标识存在明显瑕疵。

这种所谓“低价批发香烟”的运作模式引发多方质疑。从事烟草稽查工作12年的李姓执法人员向记者证实,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已组建专项工作组,仅江苏地区就查处了23起类似案件。“查获的所谓免税烟中,70%以上是使用回收烟盒二次包装的伪劣产品,部分甚至直接来自地下作坊。”该执法人员特别指出,这些团伙往往通过“货到付款”“七天无理由退换”等电商化手段降低消费者戒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别出心裁”的销售策略正在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记者在安徽某县城暗访时发现,当地超市经营者张女士的仓库内存放着大量无标识纸箱,箱内整齐码放着某知名品牌香烟。“上个月有人开车过来推销,说是‘特殊渠道’的货,价格比烟草公司批发价低40%。”张女士坦言,虽然怀疑货源合法性,但高额利润让她选择铤而走险。

这种灰色交易究竟如何突破监管壁垒?某跨境物流公司前高管向记者披露了关键细节:“他们通常将整条生产线拆分为烟丝加工、包装印刷、物流配送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由不同团队操作,形成‘别出心裁’的分布式生产网络。”该人士举例称,曾有团伙将烟丝伪装成食品原料报关,到岸后再通过地下工厂完成后续工序。

全网首发!低价批发香烟第一手“别出心裁”

法律界人士对此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烟草专案组负责人赵律师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未取得许可证销售卷烟价值超过5万元即构成非法经营罪,而目前查处的案件涉案金额普遍在百万元以上。”其特别提醒消费者,即便购买时获得所谓“海关证明”,也不能作为免责依据。

全网首发!低价批发香烟第一手“别出心裁”

在浙江某港口城市,海关缉私局近日披露的一组数据更具警示意义:2023年上半年查获的走私卷烟中,72.3%含有超标焦油和重金属成分。“这些‘低价批发香烟’不仅损害国家税收,更直接危害消费者健康。”缉私局发言人现场展示了查获的走私烟检测报告,其中某批次香烟的苯并芘含量超出国标11倍。

面对愈演愈烈的乱象,烟草行业专家提出技术破局思路。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刘伟透露:“我们正在研发新一代区块链溯源系统,计划在2024年实现卷烟包装二维码与生产、流通数据的全链条绑定。”这意味着未来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所购卷烟是否来自正规渠道,从根本上切断“低价批发香烟”的生存空间。

全网首发!低价批发香烟第一手“别出心裁”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别出心裁”的非法经营者已开始转换策略。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多个账号将关键词改为“减压棒”“气氛道具”进行隐蔽销售,更有甚者采用同城闪送方式规避物流监管。对此,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负责人明确表示,将在三季度开展“破壁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新型网络涉烟违法交易。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回访最初爆料的王先生得知,其购买的“低价批发香烟”经专业机构检测,不仅属于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滤嘴材料中更检出工业用纤维成分。这个普通消费者的遭遇,或许正印证了业内人士的忠告:“任何脱离正规渠道的‘别出心裁’,最终都要付出远超想象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