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知!精仿香烟低价出售“赔本赚吆喝”
紧急通知!精仿香烟低价出售“赔本赚吆喝”
近日,长三角地区多个网络社群流传的"精仿香烟赔本清仓"广告引发监管部门高度警觉。7月25日凌晨,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石桥路某物流园查获涉嫌违规运输的仿制卷烟127箱,外包装印有"专供出口"字样的南京炫赫门香烟,经鉴定系使用二手烟丝填充的高仿品。这场打着"赔本赚吆喝"旗号的促销活动,正将灰色产业链推向法治边缘。
"根本分不清真假!"在余杭区从事建材生意的王先生(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7月18日的购物记录。某短视频平台推送的"中华软包3折特惠"广告吸引他支付了688元,收到的却是包装粗糙的"精仿香烟",烟支上的激光防伪标识在紫光灯下竟显现出错位图案。"对方声称这是海关罚没货,支持扫码验真,可扫出来的页面第二天就打不开了。"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浙江省消保委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烟草类投诉量同比激增217%,其中72%涉及网络渠道销售的精仿香烟。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赔本赚吆喝"的促销背后暗藏精密运作体系。某快递公司分拣员向记者透露,近期夜间分拣的"电子产品"货量异常增加,实际开箱查验发现多是采用电子烟外形包装的仿制卷烟。"每单物流信息都显示为数码配件,到付运费比正常高出3-5倍,这明显是在规避监管。"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精仿香烟外包装印有与正品完全一致的追溯二维码,消费者扫描后会跳转至高度仿冒的正品验证页面。
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发现,犯罪团伙通常采用"化整为零"的仓储模式。7月22日,宁波警方破获的跨省制售案中,嫌疑人将20万支精仿利群香烟分散存放在7个居民区车库,每个储存点不超过行政处罚标准数量。这种"蚂蚁搬家"式作案手法,使得单个案件往往难以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中国政法大学烟草监管研究中心主任梁文涛教授强调:"现行《烟草专卖法》对新型网络售假行为的量刑标准亟待完善。"
"低价倾销正在扰乱市场秩序。"浙江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负责人向记者出示了最新监测数据:正品利群(新版)在杭州地区的批零差价长期稳定在11.2%-13.5%区间,而精仿香烟的终端售价普遍低于正规渠道进货价。这种异常价格体系导致部分持证商户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损失客源,要么冒险购销违规产品。在钱塘区经营烟酒店十年的李老板坦言:"现在年轻人进店就问有没有‘那个价位的货’,我们正规商户反倒成了弱势群体。"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健康隐患问题浮出水面。杭州市疾控中心对查获的精仿香烟进行检测后发现,焦油含量超标2.3倍,重金属镍含量达到国家标准的4.7倍。呼吸科专家张明远主任警告:"这些使用劣质烟叶和工业粘合剂制作的精仿香烟,燃烧时会产生大量苯并芘等强致癌物。"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查获产品中检测出含有利咽麻醉成分的氨基比林,这种违禁添加剂能让消费者产生"口感柔顺"的错觉。
这场"赔本赚吆喝"的闹剧,暴露出新型烟草监管的盲区。7月27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季度发布会上回应称,正在推进"金叶智监"系统升级,计划年底前实现快递面单关键词自动预警功能。但法学界人士提出质疑:当精仿香烟销售者使用"手办配件""收藏模型"等话术规避审查时,现有技术手段是否能够有效识别?某电商平台审核员向记者透露,他们每天要处理超过2000条变体关键词广告,如"香火""烟雾发生器"等隐晦表述仍在持续变异。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暗访中发现,部分精仿香烟卖家开始采用"线下体验+线上支付"的新型交易模式。在嘉兴某茶楼,自称"渠道经理"的男子向记者展示的样品香烟,不仅配有伪造的完税证明,还能提供"假一赔三"的电子保单。这种将诈骗手段包装成正规服务的升级玩法,给消费者维权带来更大困难。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9条规定,故意销售不合格产品且货值超过5万元的,最高可处货值金额五倍罚款。
值得关注的是,精仿香烟产业链的野蛮生长正在催生关联犯罪。7月29日,台州警方通报的洗钱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香烟销售资金流水掩饰境外赌博网站赃款转移。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专家指出,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异常交易模式,往往与跨境资金非法流动存在关联。随着中秋国庆销售旺季临近,这场关乎公共健康与经济安全的攻坚战,仍需社会各界共同筑牢防线。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