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福建云霄高质量烟批发!“鱼龙混杂”
热点!福建云霄高质量烟批发!“鱼龙混杂”
近日,福建省云霄县一处标榜“高质量烟草批发”的集散地陷入舆论漩涡。随着执法部门突击查处行动的展开,这个曾被部分商家称为“行业标杆”的烟草市场,暴露出“鱼龙混杂”的乱象。暗访发现,部分商户以次充好、真假混卖的行为,已形成跨区域产业链,甚至有消费者声称“花正品价买到的却是高仿货”。7月20日凌晨,漳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烟草专卖局开展突击行动,在云霄县莆美镇一处仓储物流园内查获涉嫌假冒的“中华”“芙蓉王”等品牌卷烟12.6万支。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包装精美的卷烟不仅印有完整防伪标识,部分条盒上的追溯码竟能通过品牌官方验证系统。现场查扣的物流单据显示,仅过去30天就有超过2000件货物发往江苏、湖南等地。
“完全没想到会栽在‘老字号’手里。”在广州经营烟酒超市的个体户张先生(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进货记录。今年6月,他通过业内熟人介绍,从云霄某“五星级诚信商户”以市场价九折批量购入50条某品牌卷烟,却在销售过程中被消费者投诉口感异常。经当地烟草质检站检测,这批卷烟过滤嘴填充物中含有工业滑石粉,烟丝中掺杂了30%的碎纸浆。“对方当时出示了全套质检证明,现在回想那些文件恐怕也是伪造的。”
业内人士表示,云霄部分不法商贩深谙“灯下黑”之道,利用当地发达的印刷产业和物流网络,形成了“上午接单、下午出货”的极速供应链。查获现场的自动化包装线上,正品烟盒与高仿烟支正以每分钟120包的速度进行组合封装。更隐蔽的是,造假者将生产环节拆解为“云霄印刷、漳浦卷制、龙海包装”的三地协作模式,这种“化整为零”的作案手法大幅增加了执法难度。
“这些所谓‘高质量烟草’的危害远超想象。”福建省质检院烟草实验室主任陈明辉拿起查获的样品解释道,部分假冒卷烟焦油含量高达18.3mg,超出国家标准限值2.6倍,燃烧时释放的甲醛浓度相当于室内装修污染临界值的8倍。实验室检测还发现,烟丝中违规添加的甘油脂类物质,会加速尼古丁向血液渗透,这可能解释为何有消费者反映“假烟反而更容易上瘾”。
随着调查深入,一条暗藏玄机的销售链条浮出水面。造假者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厂家直供”“海关罚没”等诱导性内容引流,再通过私域社群进行交易。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暗访时,某商户在微信对话中发送了一段“教学视频”,演示如何用酒精棉片擦拭条形码区域,使真烟库无法追溯具体批次。“现在连终端零售店都难辨真假,除非用专业仪器检测镭射膜的激光衍射纹路。”该商户“善意提醒”。
这场打假风暴暴露出新型售假模式的复杂性。云霄县市场监管局局长林志勇在案情通报会上透露,涉事仓储点持有合法经营执照,且连续三年纳税信用等级为A,“谁能想到合规外衣下藏着猫腻”。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假冒卷烟外包装上赫然印着“专供出口”字样,业内人士推测这可能涉及走私洗白产业链。
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专家王建业指出,当前烟草制假已呈现“技术攻关+法律规避”的双重进化。部分造假团伙高薪聘请化学工程师调整香精配方,甚至模仿真烟的燃烧速率和灰烬形态。“当‘鱼龙混杂’的市场让专业机构都需借助气相色谱仪才能鉴别时,普通消费者该如何自保?”王建业的反问直指监管盲区。
目前,云霄县已启动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对辖区内237家烟草相关企业展开地毯式排查。值得关注的是,在7月22日的二次行动中,执法人员从某“诚信示范企业”的原料库中查出20吨违规采购的烟梗,这些本应用于生物质燃料生产的废弃物,经染色处理后竟被掺入高档烟丝。涉事企业负责人辩解称“这是行业通行做法”,但现场查获的调色剂检测报告显示,其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截至本报道时,已有6家涉事商户被吊销营业执照,14名相关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随着浙闽粤三省建立涉烟案件联合侦办机制,这场整治“鱼龙混杂”乱象的行动正向纵深推进。而对于日均发货量超5万件的云霄烟草市场而言,如何在效率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重塑行业信誉的关键考验。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