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海关在进境快件渠道查获一批申报为“塑料玩具”的货物,开箱后发现480条标有“正品外烟批发到付童叟无欺”字样的万宝路香烟,经鉴定均为走私品。这批货物采用“到付代收”模式,买家需签收后扫码支付货款,​​看似安全的交易方式背后,实为走私团伙规避资金风险的精密设计​​。这场代号“清源2024”的专项行动,撕开了“货到付款”模式下新型烟草走私的灰色产业链。

提醒!正品外烟批发到付“童叟无欺”

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查处非法经营卷烟案5.1万起,同比增长21.3%,其中宣称“到付验货、童叟无欺”的线上渠道涉案金额占比达46%。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外烟到付”关键词,出现3200余条标注“当面验货”“假一罚万”的推广信息,部分商家甚至承诺“支持烟草局复检”。这些精心包装的消费陷阱,让“童叟无欺”的诚信准则沦为犯罪工具。

今年4月,成都某高校教师李明(化名)亲历了“到付骗局”。他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保税仓直邮七星蓝莓爆珠,到付验货”的广告,添加名为“免税仓清关专员”的微信后,对方出示了伪造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带海关封识的包装视频。“对方强调必须本人签收,开箱验货后再扫码支付。”李明回忆,收到印着“正品外烟批发到付”字样的包裹后,他发现烟盒镭射防伪与专卖店样品高度相似,但扫码支付2980元后第三天,部分香烟出现霉变。经成都市烟草质量检测站鉴定,该批香烟焦油含量超标2.8倍,霉菌总数超标34倍。

提醒!正品外烟批发到付“童叟无欺”

​这类案件折射出走私团伙的偷梁换柱手法​​。据海关缉私局通报,犯罪集团采用“境外分装+到付洗钱”的复合模式。以江苏破获的“4·07”专案为例,主犯周某在缅甸设立包装车间,将走私烟支拆解后混入音响设备零部件,通过物流代收平台生成到付订单。为制造“童叟无欺”假象,他们开发出“三重验货”系统——快递员手持终端可显示虚拟物流信息,扫码支付页面嵌套山寨版“中国烟草验真平台”,签收后自动触发虚假售后保障协议。资金则通过话费充值、虚拟礼物等渠道分流至境外账户。

在“到付模式”的伪装下,走私烟的流通更具隐蔽性。记者暗访发现,某“一级代理商”要求买家下载特定APP完成支付,系统自动生成带编号的《到付验货承诺书》。更精妙的是货物溯源设计——走私团伙利用二手电商平台真实订单信息伪造物流单,当消费者查询快递轨迹时,显示为“深圳保税仓清关完成”。实际上,这些香烟多来自老挝、柬埔寨的地下作坊,广西疾控中心检测显示,某批号称“童叟无欺”的HEETS烟弹中,重金属镍含量超标11倍,苯并[a]芘浓度达到欧盟限值的52倍。

面对新型走私手段,监管技术正在升级迭代。2024年3月实施的《烟草物流追溯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到付类烟草制品必须接入国家烟草专卖追溯系统​​,且单笔交易不得超过两条。广州海关试点“智能验关”系统,通过X光成像与物质光谱分析联动,在白云机场查获23起利用到付快递走私烟草案。更具突破性的是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应用——浙江烟草专卖局搭建的“浙烟链”平台,已实现从入境到零售的全链路存证,让“童叟无欺”的承诺真正可追溯、可验证。

在这场“童叟无欺”的攻防战中,消费者认知误区亟待破除。北京市烟草质检中心工程师指出:“所谓到付验货,本质是走私分子转移法律风险的障眼法。”合法进口外烟必须带有“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钢印,且到付快递不得涉及烟草制品。那些宣称“海关暂扣品”“保税仓尾货”的到付渠道,不过是利用《邮政法》对个人寄递物品的监管盲区。正如厦门海关查获的案例所示,有走私团伙将香烟藏入宠物粮包装,却在快递面单醒目位置标注“童叟无欺”,试图利用心理暗示降低收件人戒心。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清源2024”专项行动的推进,已有19个标榜“正品外烟批发到付童叟无欺”的犯罪网络被捣毁。这警示公众,在烟草制品这种国家专营的特殊领域,从来不存在法外之地。消费者唯有认清“到付模式”背后的法律风险,选择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实体店铺,才能真正实现“童叟无欺”的消费承诺。而那些将商业诚信践踏为犯罪工具的走私团伙,终将在监管利剑下身陷法网,为其违法行为付出应有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