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福建云霄国烟批发“鱼龙混杂”
必读!福建云霄国烟批发“鱼龙混杂”
近日,福建云霄县烟草批发市场陷入舆论漩涡。多位消费者向监管部门举报称,当地部分烟草商铺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卷烟、非法串货等乱象,一条产业链暗藏的“鱼龙混杂”问题浮出水面。这场牵涉民生消费安全的风波,正考验着烟草专卖制度的执行效力。
7月12日凌晨,在云霄县莆美镇经营便利店的张先生(化名)收到一批标注为“专供出口”的某品牌卷烟。拆开包装后,他发现烟支上的激光喷码与烟草专卖证登记信息不符,部分烟盒防伪标识经紫外线照射未显现暗记。“这批货比正规渠道便宜35%,送货人承诺可以混在真烟里卖。”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县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记录显示,7月以来查获的非法卷烟案件中,62%涉及批发市场商户。
这场乱象的核心症结在于流通环节的监管盲区。在324国道两侧的烟草批发集散地,记者以采购商身份暗访发现,某些店铺同时陈列着带有不同地区编码的卷烟。一家名为“鑫源烟酒”的商铺老板坦言:“云霄地处闽粤交界,有些‘特殊渠道’的货确实鱼龙混杂,但只要不开具发票,每箱能比市价低500元。”这种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经营模式,正在侵蚀烟草专卖制度的根基。
“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福建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林向荣指出,查获的假冒卷烟中检出焦油量超标、重金属残留等问题,部分非法生产点使用劣质烟叶浸泡化学增香剂。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真烟包装被回收后重新填充假烟,普通消费者仅凭肉眼难以辨别。这种造假手段已在云霄形成完整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全省查处的相关案件中,云霄涉案金额占比达41%。
暗流之下,监管与反监管的较量持续升级。7月15日,云霄县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部门端掉一个伪装成物流仓库的非法仓储窝点,现场查获带有12个省区市标识的卷烟237箱,案值超180万元。执法人员透露,该窝点利用货车夹层运输,每次运量控制在行政处罚标准线以下,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规避查处。这种“化整为零”的违法模式,暴露出现行监管体系对小微违法行为的震慑不足。
市场乱象直接影响消费者权益。在云霄县消费者协会,记者调取近三个月的投诉记录发现,涉及烟草质量的纠纷同比激增220%。广州游客陈女士(化名)出示的消费凭证显示,她在景区附近商店购买的“免税烟”,经鉴定竟是地下作坊的仿制品。“包装与真品完全一致,扫码显示也是正规专卖店信息,这种鱼龙混杂的情况让人防不胜防。”陈女士的困惑道出消费者的普遍焦虑。
“根治乱象需要构建全链条溯源体系。”从事烟草物流十余年的业内人士王建军分析,云霄作为全国卷烟物流中转枢纽之一,日均流转量超50万箱,这给非法串货提供了可乘之机。他建议在分拣环节植入纳米级追踪芯片,同时建立跨省协查机制。但该方案需投入近亿元资金,对于县级监管部门而言存在现实困难。
面对舆论压力,云霄县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7月18日发布的《烟草市场秩序整顿方案》明确,将在批发市场安装AI识别系统,实时监测异常交易行为;建立商户信用积分制度,对累计三次违规的主体实施行业禁入。县烟草专卖局局长在新闻通气会上承诺,9月底前完成全县237家烟草经营户的溯源系统升级,力求破除鱼龙混杂的恶性循环。
这场风波折射出烟草专卖制度在数字经济时代遭遇的新挑战。当记者回访张先生的便利店时,他指着新安装的烟草追溯查询终端说:“现在每卖一包烟都要扫码登记,但有些老顾客反而觉得麻烦。”这种改革阵痛,或许正是规范市场必须付出的代价。随着全国烟草物流监管系统的联网试运行,云霄这个曾经鱼龙混杂的批发集散地,正成为观察中国烟草专卖体系改革的微观样本。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