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哪里弄非卖品香烟 薄利多销
热点!哪里弄非卖品香烟 薄利多销
近日,一则名为《评论区竟能买到低价烟?》的新闻报道将非卖品香烟交易推上风口浪尖。记者追踪发现,某社交平台短视频评论区已成非法烟草交易集散地,标榜"薄利多销"的商家通过暗语引流,形成一条跨越地域的灰色产业链。
29岁的杭州白领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亲身经历。他在某平台观看"名烟拆盒"视频时,发现评论区有用户留言"求同款口粮",当晚便收到5条私信报价。其中名为"烟云薄利"的卖家声称:"软中华240元一条,走量批发更优惠,绝对保真。"这价格仅是市场价的三分之一。抱着猎奇心态,张先生转账购买两条,收货后发现烟盒印刷模糊,烟丝掺杂着黑色颗粒。"抽两口就头晕,找对方理论直接被拉黑。"他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该账号已注销。
这种"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正在社交平台蔓延。根据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监测数据,2025年1-3月查获的非法卷烟中,75%标有"非卖品"字样,较去年同期增长23%。新京报记者暗访发现,某短视频评论区里,"薄利多销""特供渠道"等关键词出现频率高达每百条留言17次,部分卖家甚至用"ND"(牡丹香烟防伪标识)作为接头暗号。
"所谓非卖品香烟,本质是逃避监管的话术。"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法律专家李恩泽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未取得许可证销售烟草制品,即便标注"非卖品",仍属违法行为。在某次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查获的"凤凰细支非卖装"经检测,焦油量超出标称值32%,重金属含量超标4倍,这些通过"薄利多销"流通的香烟,正在成为健康杀手。
业内人士透露,非法商贩常将真假烟混装销售。以热销的牡丹凤凰细支为例,正品滤嘴应有38-40个降焦孔,而查获的仿制品普遍缺少过滤孔设计。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微商采用"家族式"分销,通过发展下线实现"薄利多销"。浙江某地查处的案例显示,一个30人规模的销售网络,两个月内竟售出2.8万条非法卷烟,利润率高达180%。
这些"薄利多销"的谎言背后,隐藏着精心设计的骗局。记者获得某微商团队培训资料显示,他们要求代理使用"免税代工""库存清仓"等话术,并教授规避敏感词的方法。当买家质疑质量时,统一回复"口感因人而异"。某地警方破获的案件中,犯罪团伙将生产窝点设在偏远农村,用香精熏制劣质烟叶,成本不足正品十分之一。
"薄利多销不应成为违法经营的遮羞布。"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强调,正规渠道的非卖品香烟仅供品鉴,严禁流通。消费者若发现价格异常,可通过核对防伪标识辨别真伪。例如2025版牡丹香烟采用可变光油墨,倾斜45度可见"ND"暗记,而仿制品往往缺少这项工艺。
随着3·15消费者权益日临近,多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上海警方近日捣毁一个利用短视频平台"薄利多销"的售假团伙,查获假冒中华、黄鹤楼等品牌香烟1.2万条。值得警惕的是,该团伙收款账户涉及12个省市的73个下线商户,印证了非法烟草交易网络化、跨区域化的新趋势。
在这场"薄利多销"的迷局中,受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福建某烟草零售商坦言,非法渠道冲击导致正规门店销量下降15%,"我们进价650元的软中华,根本不可能卖300元"。更严峻的是,青少年接触网络烟草广告的概率因此提升37%,某中学教师反映,查获的学生私藏烟中,60%印着"非卖品"字样。
当记者追问如何根治乱象时,法律专家建议完善三方面措施:社交平台需建立"烟草关键词"动态过滤库;物流企业应强化异地寄递查验;消费者遇到"薄利多销"宣传时,可立即向12313烟草市场监管热线举报。毕竟,那些标榜"让利"的糖衣炮弹,最终击穿的将是整个市场的健康肌理。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