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义乌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了一起涉嫌非法经营卷烟案件,现场查获"中华""利群"等品牌香烟1700余条,涉案金额达83万元。这场突击检查揭开了所谓"香烟厂家一手直销渠道"的神秘面纱,也暴露出某些社交平台暗藏的灰色交易链。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日化用品的李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三个月前,他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厂家直销、畅通无阻"的香烟广告,添加了标注"烟草局内部渠道"的微信。"对方发来盖着公章的授权书,承诺比市价低40%供应正品。"李先生在支付6800元定金后,收到的却是包装粗糙的卷烟,此刻对方早已将他拉黑。

劲爆!香烟厂家一手直销渠道!“畅通无阻”

这种打着"厂家直销"旗号的营销信息正在社交平台蔓延。记者在多个微信群发现,带有"劲爆""特供渠道"字眼的香烟广告屡见不鲜。某二手交易平台数据显示,包含"厂家直销""内部渠道"关键词的商品链接3个月内增长217%,其中85%在发布24小时内被系统下架。

"所谓畅通无阻的直销渠道,实质是游离在监管之外的非法交易。"烟草行业分析师张明远指出,我国《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卷烟必须通过持证商户销售,"那些声称能绕过监管的,要么销售假冒卷烟,要么涉嫌走私"。浙江省烟草质检站近期检测的非法渠道卷烟中,62%存在焦油量超标、重金属含量异常等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新型交易模式带来的监管盲区。部分卖家采用"线上展示、线下交易"方式规避审查,通过快递柜完成货品交接。在查获的义乌案件中,嫌疑人使用12个未实名注册的微信账号进行沟通,资金通过虚拟货币结算,给案件侦破带来困难。

"消费者往往被低价诱惑,却忽视了法律风险。"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王伟在案件通报会上表示,购买非法渠道卷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今年已有3起消费者因涉案金额超5万元被立案调查。在李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里,卖家多次使用"绝对安全""百分百正品"等承诺,这些保证最终被证明都是镜花水月。

随着电子支付技术的普及,香烟非法交易呈现跨区域化特征。广东、福建等地查获的多起案件显示,非法经营者利用物流代收货款、直播平台暗语沟通等方式构建销售网络。某快递企业负责人透露,他们日均拦截可疑包裹300余件,"有些伪装成茶叶、食品,开箱验视才能发现端倪"。

针对愈演愈烈的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启动"雷霆2023"专项整治行动。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行动特别要求电商平台清理"厂家直销""内部特供"等诱导性关键词,并建立24小时全网监测机制。法律专家提醒,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若未及时处置违法信息,或将承担连带责任。

劲爆!香烟厂家一手直销渠道!“畅通无阻”

在义乌查获的仓库里,成箱的非法卷烟外包装上,"畅通无阻"的红色印章格外刺眼。这些试图绕过监管的灰色交易,终究难逃法律织就的天罗地网。正如涉案嫌疑人审讯时所说:"以为找到了捷径,其实走上的是条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