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peel烟男性消费者占比突破60%”的行业数据在微博引发热议,某电商平台发布的《2023年新型烟草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主打水果口味的peel系列卷烟近三年销量增长340%,其中男性购买者比例从37%攀升至62%,而宣传语中“男女皆宜”的定位正面临新一轮争议。这场讨论背后,折射出新型烟草产品定位与消费认知的割裂,以及公共卫生领域对“低危害”营销话术的警惕。

作为一款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peel烟凭借粉蓝渐变的包装设计和蓝莓、蜜桃等果味爆珠,迅速在年轻群体中打开市场。其官方旗舰店首页长期标注“清新体验,男女皆宜”的标语,小红书相关笔记超23万条,关键词“peel烟男人可以抽吗”的搜索量在2023年5月达到峰值。这种矛盾现象在28岁的程序员王浩(化名)身上体现得尤为典型——他在连续加班三个月后开始尝试peel烟,坦言最初选择蓝莓口味是因为“不像传统烟草那么呛人”,但三个月后体检时发现肺功能指标异常,医生在问诊记录中特别标注“患者自称每日消耗peel烟两包”。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peel烟的走红与社交媒体的“去罪化”传播密切相关。抖音平台“#办公室解压神器”挑战赛中,多位男性博主将撕开peel烟盒包装的动作与机械键盘敲击声剪辑成ASMR视频,最高单条播放量达870万次。这种将吸烟行为与时尚生活方式绑定的营销策略,使得“男女皆宜”的定位逐渐异化为“无差别渗透”。中国控制吸烟协会2022年的抽样调查显示,尝试过peel烟的18-24岁男性中,43%承认是被“水果味”“低焦油”等宣传语吸引,而其中68%的人在半年内转向更高尼古丁含量的传统卷烟。

今日!peel烟男人可以抽吗“男女皆宜”

在深圳某电子烟体验店内,记者观察到货架陈列暗藏玄机:薄荷味peel烟与游戏外设摆放在同一区域,水蜜桃味则紧邻女性护肤品专柜。这种场景化营销策略,恰好印证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李薇的研究结论——“当尼古丁摄入被包装成‘社交货币’或‘情绪调节器’,‘男人可以抽吗’的本质问题就被消解为伪命题”。值得注意的是,某投诉平台上关于peel烟的237条投诉中,有41%涉及“实际口感与宣传不符”,32%的消费者质疑“男女皆宜是否存在健康误导”。

监管层面的动态同样值得关注。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23年6月发布的《关于电子烟产品审评细则》中,明确要求禁止标注“减害”等误导性词语,但对peel烟这类加热不燃烧型产品的口味限制尚未落地。这种政策滞后性导致市场出现吊诡现象:尽管京东健康数据显示peel烟消费者复购率达58%,但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仅有12%的购买者清楚知晓其焦油含量与中南海牌卷烟相当。当“男女皆宜”的营销话术遭遇认知鸿沟,公共卫生专家担忧这可能模糊尼古丁依赖的警示红线。

站在十字路口的不仅是peel烟的生产企业。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近日审理的一起消费纠纷案中,原告张女士(化名)以“违反《广告法》健康风险提示义务”为由,起诉某便利店销售peel烟时未明确告知成瘾性,案件争议焦点恰好指向“男女皆宜”是否构成消费误导。这起尚未宣判的案件,或许将成为新型烟草产品定位转型的关键转折点。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秘书处最新声明所言:“任何使尼古丁摄入显得无害或时尚的行为,都是在为公共卫生危机埋下伏笔。”

今日!peel烟男人可以抽吗“男女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