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云霄香烟一手货源厂家直销批发“薄利多销”
近日,一则关于“云霄香烟一手货源厂家直销批发‘薄利多销’”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多方信源透露,某地下生产链通过线上社交平台以“厂家直供、价格低至市场价三成”为噱头招揽客户,其宣称的“薄利多销”模式背后,疑似涉及非法制售烟草活动。目前,福建、广东等地执法部门已介入调查,案件细节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线上引流:隐蔽渠道暗藏交易链
记者调查发现,多个社交平台近期出现以“云霄香烟源头工厂”“薄利多销、一件代发”为关键词的推广信息。部分账号通过短视频展示成箱香烟打包发货的画面,评论区提供“私信询价”服务。一名自称“厂家直销代理”的卖家向暗访者透露:“我们的货从云霄直发,一条某品牌香烟批发价只要85元,市面上至少卖300元。”当被问及资质问题时,对方迅速撤回消息并拉黑联系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推广内容常使用“薄利多销”“一手货源”等话术吸引消费者。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近期监测到多起类似案件:“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通过虚构厂家直销概念实施诈骗,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伪劣卷烟。”
执法追踪:跨省联动破获制假窝点
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生在7月15日凌晨。广东省公安厅联合烟草稽查部门在潮州捣毁一处伪装成食品加工厂的制假窝点,现场查获假冒“中华”“芙蓉王”等品牌卷烟1200余箱,案值预估超2300万元。生产车间内,劣质烟叶随意堆放,灌装设备贴有“云霄XX机械厂”标识,与网络宣传中的“厂家直销”信息高度吻合。
“该团伙形成原材料采购、生产、包装、销售的完整链条。”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通过物流公司将货物伪装成日用品发往全国,采用“薄利多销”策略快速周转资金。稽查人员查获的账本显示,近三个月该窝点日均发货量达500箱,下游分销商覆盖20余个省市。
行业警示:低价陷阱危及公共健康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指出,地下作坊生产的香烟存在多重安全隐患:“这些产品使用霉变烟叶,焦油量超标3倍以上,部分甚至添加工业香精掩盖异味。”2023年烟草行业打假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查处假烟案件2.1万起,其中43%的假冒卷烟流通渠道与“厂家直销”“薄利多销”等宣传话术直接相关。
法律界人士强调,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未取得许可证擅自生产、批发卷烟均属违法行为,涉案金额超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阳提醒消费者:“所谓‘云霄香烟一手货源’本质是非法经营,购买者同样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平台治理:技术筛查阻断违规信息
事件发酵后,抖音、快手等平台紧急升级管控措施。7月16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已处置违规账号172个,下架相关视频800余条。平台通过AI模型识别“薄利多销”“厂家直销批发”等关键词组合,对可疑账号实施强制实名认证、限制交易功能等措施。
然而,灰色交易仍存隐蔽空间。记者在某个小众电商平台发现,有商家将香烟图片替换为“云霄特产礼盒”进行展示,交易沟通全程使用暗语。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建议:“监管部门需建立跨平台信息共享机制,对反复改换‘马甲’的违法账号实施联合惩戒。”
消费者洞察:价格诱惑下的风险博弈
在广东东莞经营便利店的王先生坦言,曾收到“云霄厂家”的合作邀约:“对方称每月供货300条就能享受批发价七折优惠,幸亏看到查获假烟的新闻才没上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零售户平均毛利率为12.3%,远低于地下渠道宣称的“薄利多销”30%利润空间,侧面印证非法经营暴利本质。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案件细节浮出水面。7月17日,福建云霄县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17家印刷企业开展突击检查,查扣仿造卷烟包装盒43万件。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包装盒印有“专供出口”字样,疑似为跨境走私提供配套服务。目前,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舆情观察:筑牢全民监督防线
事件曝光后,#云霄香烟薄利多销骗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突破2.4亿。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公开发声,呼吁公众通过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举报违法线索。行业专家建议,应加强卷烟身份码溯源系统建设,让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流通渠道合法性。
截至本报道时,联合执法组在江西、湖南等地再查获3个仓储窝点,收缴假冒卷烟860箱。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开展“利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厂家直销”“一手货源”类新型制售假烟犯罪。这场围绕“薄利多销”伪命题的较量,或将推动烟草市场监管体系迎来深度变革。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