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首发!进口香烟没有码“真假难辨”
独家首发!进口香烟没有码“真假难辨”
近日,多地消费者反映在购买进口香烟时遭遇“真假难辨”的困境。一批未标注中国烟草专卖防伪码的“水货”香烟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市场,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进口香烟没有码”的产品在线上线下多渠道流通,其来源、品质及合法性均存疑,部分消费者因难以识别真伪已蒙受经济损失。据海关总署最新通报,今年7月至8月开展的“国门利剑”专项行动中,全国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43起,涉案金额超2.3亿元,其中约65%的查获香烟外包装缺失防伪码。广州白云机场海关近期截获的800条某品牌进口香烟,外盒虽印有“免税专供”字样,但缺少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核发的32位激光防伪码。业内人士透露,这类“进口香烟没有码”的货品多通过边境贸易、跨境电商“刷单”等灰色途径入境,部分产品甚至是国内地下工厂仿制的假冒品。
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记者暗访发现至少5家商铺公开售卖无码进口香烟。一款日版某品牌香烟的店主直言:“这些货走不了正规渠道,所以没有防伪码,但价格比专卖店便宜40%。”消费者张先生向记者展示其网购的“进口香烟没有码”商品,经烟草质量监督检验站鉴定,该产品焦油含量超出标称值2.3倍,过滤嘴材质不符合安全标准。
面对“真假难辨”的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于9月15日紧急升级防伪验证系统。新版“中国烟草溯源”平台新增AI图像识别功能,消费者扫描烟盒侧面的微缩文字即可获取产品全链路流通信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仿冒品为规避监管,竟使用高精度印刷技术复制防伪码数字,但系统数据库显示这些编码对应的实际产品早在2022年已全部销毁。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58条规定,销售无中国烟草专用标识的进口卷烟可处违法经营总额20%以上50%以下罚款。北京某律所近期处理的3起维权案件中,消费者因购买“进口香烟没有码”产品导致健康受损,最终通过电子支付记录成功追溯经销商责任,获三倍赔偿。
随着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临近,市场监管总局已部署专项排查行动。9月18日,浙江义乌查获的跨境物流集装箱中,2000条伪装成工艺品的无码香烟被依法扣押。烟草专家提醒,正规进口香烟的条盒包装上应同时具备中文警示语、关税完税标签及防伪码,消费者若发现“进口香烟没有码”的情况,可通过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举报。
目前,这场由“进口香烟没有码”引发的信任危机仍在发酵。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一周“如何辨别香烟真伪”搜索量暴涨15倍,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香烟鉴定业务预约已排至10月中旬。在行业规范尚未完善之际,消费者唯有提高警惕,方能避免落入“真假难辨”的消费陷阱。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