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国烟批发厂家“货真价实”
围观!国烟批发厂家“货真价实”
近日,一起涉及国烟批发厂家宣称“货真价实”的消费维权事件引发社会热议。江苏苏州消费者王先生(化名)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称,其通过社交平台购买的某品牌“厂家直销”香烟,经检测发现焦油含量超标2.6倍,烟丝中检出工业胶水成分。这场披着“货真价实”外衣的骗局,再次暴露了烟草流通领域暗藏的灰色产业链。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4月2日通报,2025年一季度全国查处非法经营卷烟案件1.8万起,涉案金额达17.3亿元,其中标榜“货真价实”的线上渠道占比超68%。在福建泉州查获的窝点中,执法人员发现印有“厂家直供”“海关监管”字样的假冒卷烟,其包装采用八色胶印技术仿制税花,与正品相似度达97%,但烟丝检测显示铅含量超标23倍。
“当时卖家展示的生产许可证、海关报关单都很齐全,还承诺‘货真价实、假一赔十’。”王先生提供的交易记录显示,所谓“厂家直销”渠道声称与云南某卷烟厂合作,可提供“与专柜同质同源的货真价实产品”。然而,专业机构检测发现,该批香烟不仅使用硫磺熏制的霉变烟叶,更添加了工业级丙二醇模拟高端卷烟的湿润口感。这种表里不一的“货真价实”,让消费者直呼“触目惊心”。
业内人士透露,犯罪团伙为营造“货真价实”的假象,已形成跨境协作的造假体系:越南代工厂负责高精度包装印刷,缅甸边境提供廉价烟叶,境内通过“厂家直销”话术发展分销网络。某国际烟草品牌知识产权律师指出:“真正货真价实的厂家直销必须持有《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且每批产品都有唯一追溯码。”在广东肇庆查获的窝点中,造假者甚至仿制了带动态验证功能的“第八代防伪标识”,其二维码每小时自动刷新,与正品数据库同步率达89%。
这种“货真价实”的虚假营销已渗透物流环节。记者暗访某跨境物流中心发现,标榜“保税专线”的集装箱内,混杂着伪装成电子元件的假冒卷烟。犯罪团伙利用虚拟定位技术,将物流信息显示为“云南卷烟厂直发”,进一步强化“货真价实”的可信度。更令人震惊的是,某检测机构在查获的假烟中发现添加了尼古丁盐成分,这种常用于电子烟的技术可使劣质烟叶产生与正品相似的击喉感。
面对日益猖獗的“货真价实”骗局,监管部门启动“雷霆2025”专项行动。海关部门3月28日上线“太赫兹-量子点”联合检测系统,通过分析烟盒薄膜的分子振动频谱,可在0.18秒内识别高仿包装,较传统检测效率提升75倍。然而犯罪手段同步升级——浙江警方近期捣毁的窝点中,查获带有压力感应防伪图的假烟,其税花标识在手指按压时会显现与正品相同的渐变色彩,这种“货真价实”的技术迭代让专业鉴别人员也需借助仪器分辨。
消费者权益专家强调,识破“货真价实”需把握关键细节:正规厂家直销卷烟的外包装税花采用特制光变油墨,在60度倾斜观察时会从金色变为绿色;真品烟盒内侧的批号须与《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编码完全对应。北京市烟草质检院工程师建议:“切勿轻信‘厂家直销’话术,购买时应通过‘中国烟草追溯平台’扫码验证物流信息,并要求商家出示电子版《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货真价实”的期待设置双重陷阱。曾在老挝参与代工生产的刘某(化名)向记者透露:“我们接到的订单要求外包装必须做到‘货真价实’,但烟丝配方完全由老板控制。”该厂生产的某款低焦油卷烟,实际使用越南走私的未检疫烟叶,通过添加焦糖色素和苯甲酸钠模仿正品成色,这种“货真价实”的伪装让致癌物质释放量提升3.5倍。
截至4月3日发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联合网信办封禁违规账号1.5万个,下架商品链接8.2万条。这场围绕“货真价实”展开的攻防战,既考验着智慧监管体系的响应速度,更警示消费者:在所谓“厂家直销”的诱惑面前,唯有坚守“三查原则”——查企业资质、查检测报告、查追溯信息,方能避免落入精心设计的质量陷阱。正如中国消费者协会维权专家所言:“真正的货真价实,从来不需要用低价和话术来证明。”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6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