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通报了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烟草市场专项整治成果,数据显示,全国共查处非法烟草批发窝点1276个,查获假冒伪劣卷烟超420万条,涉案金额逾15亿元。这一数据背后,不仅暴露出烟草流通领域的乱象,也让“正宗的烟草批发部”如何实现“正规经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监管趋严,烟草行业正经历从粗放扩张向规范管理的转型,但市场上仍存在部分经营者以“低价”“特殊渠道”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导致假冒、走私产品屡禁不止。

必看!正宗的烟草批发部“正规经营”

所谓“正宗的烟草批发部”,是指具备《烟草专卖许可证》、货源来自合法渠道且符合国家标准的经营主体。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我国对烟草制品实行专营专卖制度,任何未经许可的批发、零售行为均属违法。然而,在暴利驱使下,一些商家通过伪造资质、混销走私烟甚至制假售假等方式扰乱市场。2022年,湖南某地曾查获一家伪装成正规批发部的窝点,其仓库内查扣的“中华”“黄鹤楼”等品牌卷烟中,近60%为高仿产品,外包装几乎以假乱真。这类事件频发,让消费者对“正规经营”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在江苏从事建材生意的张先生(化名)就曾陷入“非正规渠道”的陷阱。2023年5月,他因宴请客户需要大量高档香烟,经朋友介绍联系到一家自称“正宗的烟草批发部”的商家,对方承诺“低于市场价30%供货,保证验货付款”。然而,收到货物后张先生发现,部分卷烟包装上的防伪码无法通过官方系统验证,口感也与以往差异明显。经当地烟草专卖部门鉴定,这批货中混有走私烟和精仿烟。“本想节省成本,结果差点因使用假烟丢了客户信任。”张先生坦言,此后他只选择具有实体门店、能提供完整票据的批发商合作。

必看!正宗的烟草批发部“正规经营”

事实上,识别“正宗的烟草批发部”并非无迹可循。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卷烟零售户合规经营指南》,正规经营者必须在店内显著位置悬挂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且所有卷烟外包装均印有32位激光防伪码,消费者可通过“中国烟草市场”官网或官方App扫码验证。此外,合法渠道的卷烟实行全国统一批发价,若商家宣称“内部特供”“海关罚没”等低价理由,消费者需高度警惕。2023年8月,浙江杭州市场监管部门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甚至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正品代购”广告,通过物流跨省分销假冒卷烟,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推动烟草批发行业“正规经营”不仅关乎消费者权益,更是维护国家税收安全的重要环节。据统计,2022年我国烟草行业实现税利总额1.44万亿元,而非法烟草流通每年造成的税收流失高达数百亿元。为此,多地开始试行“智慧监管”模式:广东省启用区块链技术追溯卷烟流通链路,从生产到零售环节全程数据上链;上海市推行“一户一码”电子标识,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商户资质及卷烟溯源信息。

不过,行业规范化的挑战依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因监管力量薄弱,成为非法批发的“重灾区”;一些消费者对低价产品的盲目追逐,也变相滋生了灰色产业链。对此,中国烟草学会专家指出,根治乱象需构建“三重防线”——强化许可证动态核查、提升制假售假违法成本、加强公众宣传教育。例如,云南省自2023年起将违规商户纳入征信系统,累计已有47家烟草批发部因售假被吊销许可证,相关责任人五年内禁止从业。

当前,随着《电子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烟草行业迎来更严格的合规要求。无论是传统卷烟还是新型电子烟,“正宗的烟草批发部”必须坚守“正规经营”底线,这既是法律红线,也是赢得市场的生存法则。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合法渠道、主动验证产品真伪,既是对自身权益的负责,更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支持。只有多方合力,才能让“正规经营”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烟草流通领域真正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