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金叶2024"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核查全国31.5万家持证烟酒店经营资质。7月15日通报的阶段性成果显示,仍有9.7%的店铺存在证照过期、跨区窜货等问题,使得消费者在选择"名正言顺"的购烟渠道时面临困扰。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先生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7月8日其在某社区烟酒店购买的两条某品牌香烟,扫码验证时竟显示"该监管码已注销"。

快讯!在什么烟酒店买烟正规“名正言顺”

"当时觉得店铺挂着烟草专卖许可证,购买过程应该名正言顺。"王先生表示,发现异常后立即向12313烟草监管热线投诉。经朝阳区烟草专卖分局核查,该店铺实际经营地址与许可证登记信息不符,属于典型的"证店分离"违规行为。这种表面合规实则暗藏猫腻的现象,让普通消费者防不胜防。

快讯!在什么烟酒店买烟正规“名正言顺”

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陈立军7月18日向媒体透露,今年启用的"三码合一"监管系统已覆盖89%的持证商户。消费者扫描卷烟包装上的电子监管码,可实时查验流通轨迹、批发企业及零售终端信息。"只有三者信息完全匹配,才能确保交易名正言顺。"陈立军强调,系统上线后假烟投诉量同比下降41%。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在上海市静安区某商业街,三家相邻烟酒店呈现截然不同的经营状态。挂着"2024年度诚信商户"铜牌的店铺内,每包香烟都贴有可追溯的电子身份证;而二十米外未悬挂许可证的店铺,老板主动推销"免税特供烟",声称"绝对名正言顺"。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口头承诺与实际情况的背离,正是当前市场监管的重点打击对象。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李振宇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抽检的烟酒店中,17.3%存在"阴阳柜台"现象——明面摆放合规商品,暗格藏匿走私卷烟。更有甚者将真烟条盒与假烟内盒组合销售,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选择名正言顺的购烟渠道,不仅要看证照是否悬挂,更要当场扫码验证。"李振宇建议。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地区已出现新型违规手段。浙江省杭州市查处的案例中,某连锁便利店使用"子母许可证",将主店合法证件复制给三家未备案分店使用。这种"一证多用"的违法行为,使得分店销售看似名正言顺,实则完全脱离监管体系。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查处类似案件437起,同比增长68%。

7月20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开展"阳光烟草"专项行动,执法人员使用便携式光谱仪对辖区烟酒店进行突击检测。在五一广场某店铺,仪器当场识别出三条使用真烟盒二次包装的假冒卷烟。店主李某辩解称"货源来自正规批发商",但系统查询显示该批号卷烟早在三个月前已全部配发给其他区域。

"如何确保购买的香烟名正言顺?"面对消费者普遍疑问,烟草行业分析师张明远给出三点建议:优先选择悬挂"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且证照信息完整的店铺;购买时要求开具带有商户编号的电子票据;即时扫描卷烟包装上的32位电子监管码核对流通信息。这些措施可将购烟风险降低86%以上。

快讯!在什么烟酒店买烟正规“名正言顺”

随着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临近,监管部门加大巡查力度。广东省烟草专卖局7月22日开展"破网断链"行动,在广州白云区查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假烟仓储窝点。现场查扣的仿冒包装设备能完美复刻防伪标识,普通消费者仅凭外观根本无法识别。这类高仿真产品的出现,使得名正言顺的消费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明知是非法生产的烟草专卖品而销售的,将面临违法经营总额20%以上50%以下罚款。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7月25日宣判的案例中,某烟酒店老板因销售贴牌假烟被判赔偿消费者十倍价款,并承担刑事责任。这起判决为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了司法范例。

截至本报道时,王先生购买的异常卷烟经鉴定确系假冒产品,涉事店铺已被吊销经营资格。随着"金叶2024"行动持续推进,全国已有2.3万家问题烟酒店被责令整改。消费者只需登录国家烟草专卖局政务服务门户,输入店铺名称即可查验其是否具备名正言顺的经营资质,这项便民服务上线两周访问量已突破48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