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卖烟的微信货到付款“小心翼翼”

近日,江苏南通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800万元的网络非法售烟案,揭开了微信渠道"货到付款"式售烟的新型犯罪模式。这起案件让许多自诩交易时"小心翼翼"的消费者惊觉:那些看似周密的验货流程,不过是黑灰产链条精心设计的障眼法。

"每次付款前都坚持开箱验货,没想到还是栽了跟头。"在杭州从事服装电商的赵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今年2月通过微信群添加某"烟草供应商",对方承诺支持当面验货付款,并发来其他客户的交易视频佐证。在连续三次小额交易正常后,赵先生"小心翼翼"地订购了价值5万元的某品牌香烟,结果收到的30个包裹里,有28箱装着矿泉水瓶,仅两箱混杂着零星香烟。

这种让消费者自以为"小心翼翼"的骗局,实则是典型的"养猪杀盘"诈骗手法。据南通市公安局披露,犯罪团伙通过伪造防伪标识、篡改物流信息等手段,前期小额交易时提供正品香烟建立信任,待受害者放松警惕后实施大额诈骗。查获的电子证据显示,该团伙使用48部手机轮换微信账号,与受害者对话全程使用预先录制的验货视频。

"货到付款不等于安全交易。"从事烟草稽查工作12年的陈队长指出,涉案团伙往往利用快递代收货款的时间差实施诈骗。他解释,即便消费者当场发现异常拒绝签收,货款仍会暂存第三方支付平台,诈骗分子可通过伪造签收凭证提前支取。今年3月浙江某快递公司内部通报显示,已有17名快递员因协助伪造签收记录被刑事拘留。

在某网络维权平台,关于"微信烟草诈骗"的投诉量半年增长153%。来自武汉的90后创业者小林(化名)分享惨痛经历:去年12月通过短视频广告联系到某"厂家直供"渠道,对方要求先支付10%定金保障"优先发货权"。当他"小心翼翼"地分五次支付共计3.8万元后,对方突然失联,所谓的物流单号经查均为虚假信息。

国家烟草专卖局2024年修订的《电子烟交易管理细则》明确规定,任何形式的网络预售、定金收取均属违法行为。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张律师强调,即便交易最终完成,参与网络非法烟草交易双方都可能面临法律追责。2024年11月湖北大冶法院审理的典型案例中,买卖双方因6万元香烟交易纠纷报案,最终均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要闻!卖烟的微信货到付款“小心翼翼”

对于消费者关心的验真问题,某省级烟草质检中心技术人员演示:正规卷烟外包装的激光防伪码需专用设备读取,普通手机扫码显示的"验证成功"页面多系仿冒。在查获的假烟案件中,83%的包装防伪标识可通过某电商平台定制,单枚成本不足0.2元。

"所谓'小心翼翼'的验货流程,可能恰恰是诈骗剧本的固定环节。"反诈专家王教授分析,犯罪团伙通常会设计标准化应答话术,包括"海关扣押品不能整箱验货""部分包装破损系运输造成"等说辞。他提醒,正规烟草交易绝不会要求消费者承担验货风险,更不存在"定金锁价""优先发货"等营销话术。

值得关注的是,某些诈骗分子开始利用区块链概念包装骗局。2025年1月广东侦破的新型网络售烟案中,犯罪分子以"数字烟草积分"为噱头,宣称可通过虚拟货币结算规避监管。经查,该平台所谓的"区块链溯源"系统实为仿造,200余名投资者损失超千万元。

要闻!卖烟的微信货到付款“小心翼翼”

当记者询问如何辨别合法渠道时,某烟草公司区域经理出示了最新启用的"三码合一"验证系统:"每一条正规渠道流出的香烟,都必须具备企业追溯码、物流监管码和零售终端码,这三个编码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库实时同步。"他同时强调,持有许可证的实体店严禁开展线上交易,所谓"线上线下同价"宣传均属违规。

要闻!卖烟的微信货到付款“小心翼翼”

这场由微信货到付款引发的消费警示,让更多人体会到:在缺乏合法保障的交易中,再"小心翼翼"的操作也难以抵御精心设计的骗局。正如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专项行动方案所强调的,将建立全网域非法售烟关键词库,对涉及"货到付款""免税香烟"等敏感词实施动态监测。对于真正需要购买烟草制品的消费者而言,认准实体店购买并索要电子发票,才是远离"小心翼翼"式焦虑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