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福建云霄高仿烟“以假乱真”

近日,福建云霄县一处地下制烟窝点被查获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案涉及的高仿香烟因仿真度极高,甚至能通过部分商超验货设备检测,其“以假乱真”程度令业内人士震惊。4月3日,云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称,查获仿制“中华”“黄鹤楼”等品牌香烟成品8.3万条,涉案金额超9000万元,揭开了高仿烟产业链技术升级的新动向。

在广东佛山经营烟酒行的陈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3月28日,他通过“熟人渠道”购入一批标注为某知名品牌的高档香烟,外包装的防伪镭射标、税票编号一应俱全。“扫码显示是正品,但卖给老客户后接连收到投诉说口感不对。”经当地烟草质检部门检测,这批香烟中72%的烟支使用回收烟丝,外包装系精仿印刷,其以假乱真的工艺让从业15年的陈先生都难辨真伪。

这种技术突破背后是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云霄县公安机关在4月1日的突击行动中发现,涉案工厂配备德国进口卷烟机和激光喷码设备,生产的仿制品烟支接装纸纤维密度误差不超过3%,部分批次香烟内置的NFC芯片可跳转至伪造的品牌官网。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犯罪团伙通过云服务器实时更新防伪数据库,确保假烟扫码信息与正品同步,这种“动态防伪”技术使得传统鉴别手段形同虚设。

“高仿烟危害远超普通假烟。”福建省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林志明指出,查获的仿制品中检测出超标2.6倍的焦油含量,以及正品中未见的二甘醇成分。这些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对呼吸系统的损伤具有累积效应。然而由于高仿烟外观极具迷惑性,今年一季度全省接到的相关投诉中,仅13%的消费者意识到自己购买的是假货。

必读!福建云霄高仿烟“以假乱真”

行业监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云霄地区流出的高仿烟已占据全国假烟市场的38%,较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这些产品通过“货品分离”物流模式流通——空包装经快递运输,烟支则伪装成食品原料通过冷链配送,到达目的地后再行组装。某快递区域网点负责人透露,该模式可使单个包裹货值控制在500元以下,即便被查获也难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在跨境流通环节,高仿烟的扩散速度更令人担忧。4月2日,厦门海关截获一批申报为“工艺礼品”的集装箱,内藏1.2万条仿制香烟,其外包装根据目的地市场定制,部分批次甚至印有目标国文字的健康警示语。这种“精准仿制”能力,使得云霄高仿烟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三年间从7%攀升至23%。

必读!福建云霄高仿烟“以假乱真”

法律界人士指出,现有法规已难以应对技术迭代带来的挑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因复制正品烟草的芯片电路设计,被追加“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罪名,量刑标准较普通制假案提升150%。这种司法实践创新,为打击高精尖制假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必读!福建云霄高仿烟“以假乱真”

面对猖獗的造假态势,多部门正构建协同治理体系。4月3日,全国烟草打假办启动“雷霆2025”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原料溯源、防伪认证和物流监控三大环节。云霄县同步上线烟草制品全流程追溯平台,要求所有烟草相关物流必须上传货物开箱视频,并将图像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2%。

这场“以假乱真”的攻防战,终将走向何方?中国烟草学会专家委员会成员王教授认为,技术进步是把双刃剑:“犯罪团伙使用的动态防伪技术,反过来可以成为正品企业的升级方向。当每包香烟的防伪信息具备唯一性和时效性,造假成本将呈指数级上升。”这种技术反制思路,或许能为行业治理开辟新路径。

截至本报道时,云霄县已对涉案区域开展二次排查,新发现3处地下加工点。市场监管总局特别提醒消费者,购买烟草制品应优先选择官方授权渠道,对于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特殊渠道”货源需保持警惕。这场关乎公共健康与市场秩序的战役,仍在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