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关注!免税香烟超市专供“品质保证”
持续关注!免税香烟超市专供“品质保证”
近日,杭州某连锁超市货架上出现的"免税专供"香烟标识引发消费者热议。化名"陈女士"的市民向记者展示其购买的中免集团中华香烟,烟盒侧面"专供出口"字样与超市出具的电子海关通关单形成互证。"原本担心品质保证只是宣传话术,扫码验证显示这批香烟确实从三亚海关离境。"陈女士的经历,折射出当前免税商品流通体系的新变化。
这场变革源于2025年海南自贸港"免税商品境内流通试点"政策。记者在宁波保税区看到,装载免税香烟的集装箱正通过海关特殊监管车辆运往合作超市,货品外包装的"禁止境内流通"标识已被"商超专供"标贴覆盖。海关部门最新数据显示,试点首月通过该渠道入境的免税香烟达37万条,其中82%进入华润万家、永辉等连锁商超。
"品质保证的核心在于溯源体系。"某试点超市采购总监透露,每包专供香烟都嵌有区块链溯源芯片,消费者扫码可查看完整物流轨迹。这种技术手段有效回应了此前消费者对免税商品真伪的质疑——2024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涉烟案件中,63%涉及"专供出口"标识滥用。陈女士购买的香烟溯源信息显示,该批次货物从迪拜机场免税店启运,经海南自贸港中转分拨,全程温控记录完整。
这种新型流通模式正改变传统认知。在温州某商超的"免税专柜"前,记者目睹工作人员用专业设备演示真伪鉴别:正品包装的烫金工艺在紫外灯下呈现独特光晕,而此前查获的假冒产品则会出现色块断裂。更值得关注的是,专柜香烟的焦油含量标注与境外版本完全一致,这与国内在售香烟普遍降低焦油含量的趋势形成对比。
行业内部对"品质保证"的落地效果存在分歧。某省级烟草质检站实验数据显示,随机抽检的20份商超专供香烟中,3份烟丝成分与报关信息存在偏差。这种差异究竟是跨境运输导致的自然损耗,还是渠道管控漏洞?面对记者疑问,中免集团华东区负责人回应称:"每批次到货均会留存样本,消费者发现质量问题可启动三级复核机制。"
消费者的真实体验揭示更深层矛盾。在杭州万象城Ole'超市,记者遇到正在退货的张先生:"扫码显示2024年12月从新加坡离境,但烟盒上的生产日期却是2025年1月。"这种时间悖论,暴露出部分商家利用政策空档"洗白"临期产品的风险。对此,海关部门在3月专项稽查中,已对5家违规企业暂停供货资质。
这场流通革命催生了新型服务生态。某物流企业开发的"双锁柜"系统,可实现超市与消费者间的直达配送,全程不开箱、不换装。更值得玩味的是,部分商超开始提供"免税香烟品鉴服务",消费者可对比不同境外版本的口感差异。这种创新是否超越了"品质保证"的范畴?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境内销售行为仍需遵守烟草广告限制。
消费者的选择权面临新考验。在南京某商超,记者记录到这样的场景:多位老年顾客反复比对同品牌香烟的境内版与免税专供版价格,最终因18%的价差选择后者。这种消费偏好,与上海商学院发布的《2025免税消费报告》结论高度契合——价格敏感群体对"品质保证"的信任度,比品质敏感群体高出23个百分点。
海关部门最新通报显示,试点三个月来查获的7起违规案件中,有3起涉及商超员工篡改溯源信息。这些案件暴露的监管盲区,恰是"品质保证"体系亟待完善的关键节点。正如某自贸区研究专家所言:"当免税商品走进百姓日常生活,配套监管必须跑在商业模式创新前面。"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