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悉!低价质量有保障“偷工减料”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在2025年4月15日发布的建材产品抽检报告中,曝光了23批次标榜"低价质量有保障"的防水涂料存在偷工减料问题。这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月销超万单,实际检测显示其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宣称值的60%,抗渗性能仅达国家标准的1/3,揭开了家装市场"价格战"背后的质量危机。

在杭州拱墅区某新建小区,业主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刚装修半年的卫生间:瓷砖缝隙渗出黄色水渍,墙角霉斑已蔓延至天花板。"当初就是被'工厂直营价'吸引,这款防水涂料价格比市场均价低45%,页面还挂着'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他翻出手机里的交易记录,商品详情页醒目标注"偷工减料必赔"的承诺,但申请售后时店铺已注销。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该产品氯离子含量超标17倍,加速了钢筋锈蚀。

这些所谓的"低价质量有保障"产品真的可靠吗?中国建材协会秘书长李明涛指出,当前市场上存在"配方减法"产业链:某些企业将乳液含量从45%降至28%,用滑石粉替代钛白粉,每吨涂料成本直降3200元。更隐蔽的是,部分厂商通过添加过量的增稠剂制造"浓稠假象",实际固含量却未达GB/T 23445-2009标准要求。

知悉!低价质量有保障“偷工减料”

在阿里巴巴1688批发平台,记者以采购商身份咨询某月销量2万+的瓷砖胶厂家。客服发来的电子版检测报告显示粘结强度1.2MPa,但仔细比对发现,这份2024年的报告检测对象竟是完全不同型号的产品。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张冠李戴"的质检证明已成行业潜规则,约有31%的廉价建材存在检测报告造假。

"偷工减料已从单一材料扩展到系统性问题。"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张伟现场演示:某款热销的"低价环保腻子粉",遇水后5分钟即出现脱粉,显微镜下可见碳酸钙颗粒未经过表面处理。这类产品会导致乳胶漆附着力下降,三年内出现墙面剥落的概率提升至79%。

家住宁波的刘女士就遭遇了双重损失。她选购的"工程特供价"实木复合地板,使用三个月后出现大面积起拱,拆开发现芯层竟是建筑模板边角料拼接而成。更令人震惊的是,所谓的"FSC森林认证"实为PS合成的虚假证书,这种偷工减料行为不仅造成经济损失,甲醛释放量更是超出E0级标准5.8倍。

面对乱象,浙江省消保委在5月6日启动"家装护航行动",通过大数据监测锁定137家异常店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店铺中有89%使用"厂家让利""源头直供"等话术包装,却故意模糊执行标准编号。市场监管人员提醒消费者,合格证上的GB开头标准号可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验真伪。

知悉!低价质量有保障“偷工减料”

法律界人士强调,根据2025年新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经营者虚构"偷工减料必赔"等质量承诺,造成消费者误判的,需承担三倍惩罚性赔偿。北京某律所近期代理的集体诉讼中,32名消费者成功获赔因使用劣质界面剂导致的墙面维修费,总金额达46万元。

知悉!低价质量有保障“偷工减料”

在技术对抗领域,中国建材研究院推出的"材料基因检测"服务引发关注。通过取样0.5克建材粉末,即可在48小时内解析出107种成分比例。该院副院长周敏表示:"有些企业把环氧树脂换成聚乙烯醇缩甲醛,这种偷工减料手法看似节省成本,实则让防水层寿命从20年缩短至3年。"

电商平台也开始构筑防线。拼多多最新上线的"材质雷达"系统,能自动识别商品描述中"军工级""航天材料"等夸大宣传用语,并对未出示CNAS认证检测报告的商品实施流量限制。数据显示,该功能试运行期间,家装建材类客诉率下降37%。

消费者该如何避免落入"低价陷阱"?从业二十年的监理师傅老陈传授经验:防水涂料可观察其成膜状态,优质产品涂刷后应呈现均匀光泽;瓷砖胶可做简易拉拔测试,固化后难以完整剥离基面的才是合格品。他特别提醒:"那些宣称'偷工减料必赔'却不敢提供样品的商家,多半藏着猫腻。"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发现,仍有大量标榜"低价质量有保障"的建材商品使用"厂家直销""省去中间商"等宣传语,其中部分店铺的"中国十环认证"标识存在PS修改痕迹。专家呼吁建立建材质量终身追溯制度,让偷工减料行为无处遁形。毕竟,家装安全从来不是可以打折的商品,消费者在追求性价比时,更需要擦亮眼睛看清那些隐藏在低价背后的质量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