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外烟免税香烟一手货源“货真价实”
近日,一条关于"免税外烟一手货源货真价实"的产业链条浮出水面。广州白云机场海关8月15日查获的23箱伪装成母婴用品的走私香烟,揭开了这个灰色市场的冰山一角。在深圳某科技公司任职的张先生(化名)向记者透露,其微信朋友圈里长期活跃着五六个"免税烟直供"卖家,这些号称"海关内部渠道""免税仓现货"的微商,正以"货真价实"为噱头吸引消费者。
"对方发来的视频里,整面墙堆着日本七星、韩国爱喜的免税标香烟,还展示了海关的验讫标签。"张先生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微商"免税烟哥"承诺"每条香烟都带免税店购物小票",但当要求查看完整物流信息时,对方却发来张PS痕迹明显的电子凭证。这种宣称"货真价实"却经不起推敲的销售模式,正在社交平台上悄然蔓延。
海关部门8月20日公布的缉私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查获走私香烟案件同比激增42%,案值超17亿元。在海南某免税店,记者观察到消费者购买香烟需同步核验离岛机票、身份证件,且每人每次限购2条。"所谓一手货源的免税香烟,多数是通过'水客'蚂蚁搬家式携带出岛,或是伪造免税资质非法收购。"三亚海关缉私分局负责人向记者展示的查扣物品中,走私分子利用保温杯、奶粉罐伪装的免税香烟,外包装与正品相似度高达90%。
这场"货真价实"的免税香烟交易背后,暗藏着惊人的利润空间。某跨境电商从业者算了一笔账:以韩国某品牌薄荷烟为例,免税店采购价约120元/条,经微商加价至180元转卖,仍比国内烟草专卖店便宜60元。暴利驱使下,部分卖家通过篡改生产日期、回收免税包装二次灌装等手段以次充好。中国烟草质量检测中心7月抽检的83个微商渠道样本中,31个存在焦油量超标、滤嘴甲醛释放量异常等问题。
"免税香烟的烟盒警示标识不符合国内标准,可能弱化消费者的健康风险认知。"公共卫生专家李振华教授对比中韩两国烟盒发现,韩国版警示图案仅占包装正面30%,而我国要求警示区域不得低于85%。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微商销售的"免税烟"实为地下作坊仿制品。杭州市烟草专卖局8月18日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查获的600条假冒免税香烟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达43%。
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乱象,监管部门正织密防控网络。国家烟草专卖局在8月22日更新的《免税店烟草制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所有免税香烟必须加贴"仅限境外消费"电子追踪码。深圳海关试点运行的"智慧缉私2.0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月均购买超20条香烟的"异常消费者"。值得关注的是,某社交平台近日清理了2359个涉及免税烟交易的账号,封禁关键词搜索联想功能。
当记者以批发商身份联系某微商时,对方发来段定位显示在海南海口的仓库视频:"我们与三家免税店有合作,每天能稳定出货200条以上。"但当要求出示免税品经营许可证时,对方却发来张模糊的复印件照片。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非法经营刑事案件司法解释》,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案值超5万元即构成刑事犯罪,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这场"货真价实"的免税香烟交易风波中,既有消费者对特色烟草产品的需求,也暴露出监管链条的薄弱环节。随着9月1日《电子烟物流溯源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烟草市场监管将实现全流程可追溯。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建议,若发现免税香烟包装缺少中文警示标识或追溯二维码,可立即通过12313烟草监管热线举报。当市场新需求与传统专卖制度持续碰撞,如何在法治框架内构建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正成为各方共同面对的时代考题。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