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中华香烟厂家直供,加微信举手之劳省万元"的广告在朋友圈刷屏,号称通过微商渠道获取香烟批发一手货源的"举手之劳"操作引发全民热议。记者追踪发现,这种打着"便民服务"旗号的交易模式已形成灰色产业链,多地消费者反映遭遇"付款即拉黑"的诈骗陷阱。

全网关注!香烟批发一手货源微商“举手之劳”

在江苏昆山经营便利店的林女士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聊天记录。6月15日,某微信群推送的"香烟批发一手货源"广告吸引她的注意,对方声称"动动手指的举手之劳,就能绕过中间商差价"。该微商提供的报价单显示,硬中华香烟批发价仅360元/条,较烟草公司直供价低32%。"他们发来加盖电子章的仓储视频,还承诺代报烟草专卖许可证。"林女士回忆道。然而转账3.5万元订购100条香烟后,对方以"海关查验"为由拖延发货,三天后所有联系方式失效。

这类"举手之劳"式交易正呈爆发态势。国家烟草专卖局6月20日发布的警示通报显示,今年1-5月监测到的非法烟草交易中,微商渠道占比达47%,较去年同期激增21个百分点。在浙江台州破获的典型案例中,犯罪团伙通过伪造"举手之劳"操作教程视频,虚构"微信直连烟草局内部系统"的谎言,半年内诈骗金额超1200万元。

"所谓‘举手之劳’获取批发价,完全违反烟草专卖管理制度。"烟草流通领域研究专家周振华指出,我国实行"中国烟草总公司—省级烟草公司—零售终端"三级分销体系,《烟草专卖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禁止经营烟草制品。记者注意到,某微商宣称的"玉溪(软)"245元/条批发价,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公示的最低批发价存在82元价差。

更具迷惑性的是新型话术体系。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显示,6月以来涉及"香烟微商"的投诉中,有68%采用"举手之劳"话术诱导消费者。广东警方6月18日披露的案件显示,诈骗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与烟草局领导的"洽谈视频",在微信群传播"动动手指就能对接一手货源"的虚假信息,单日最高涉案金额达87万元。

法律界人士强调,这种"举手之劳"营销已触碰法律红线。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陈昊律师解读,《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禁止未经审查发布烟草广告。今年5月新实施的《电子烟管理办法》细则中,特别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微商电子烟交易,违者最高可处违法所得五倍罚款。

全网关注!香烟批发一手货源微商“举手之劳”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微商的"举手之劳"操作暗藏技术漏洞。在某查获的电子报价单中,"黄鹤楼(1916)"被篡改生产批次代码,"南京(炫赫门)"的二维码溯源信息与官方数据库存在冲突。烟草质检工程师李明浩分析,造假者利用消费者对"举手之劳"的便捷性期待,故意简化交易流程规避验货环节。

全网关注!香烟批发一手货源微商“举手之劳”

随着案件侦破进展,更多违法细节曝光。记者以采购商身份添加某微商时,对方要求使用"口令红包"支付定金,并发送伪造的"中国烟草"微信对话截图。当问及货源渠道,对方称:"我们有特殊关系,动动手指的举手之劳就能从烟草局系统里直接调货。"这种说辞遭烟草监管部门严正驳斥:"烟草购销全流程纳入国家专卖系统监管,根本不存在个人微商操作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平台开始利用"举手之劳"概念进行二次诈骗。某受害者提供的录音显示,有团伙以"缴纳防冻账保证金"为由,要求消费者再次转账解封所谓的"烟草局直连账户",单笔诈骗金额最高达12万元。湖北武汉警方6月22日通报的案例中,犯罪团伙通过搭建虚假"全国烟草微商备案查询系统",伪造出"合法微商"的假象实施连环诈骗。

烟草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全国560万家持证零售户均通过"新商盟"系统订货,任何宣称"举手之劳"获取批发价的微商渠道均属非法。若发现可疑线索,可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政务服务门户"的在线举报系统提交证据。这场由"举手之劳"引发的行业震荡,折射出新型涉烟违法活动向社交平台渗透的趋势——违法分子正利用人们对便捷性的追求,将非法交易包装成"便民服务",制造更具迷惑性的监管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