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免税烟代购合法吗“见仁见智”

近日,一则关于免税烟代购合法性的争议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3月28日,杭州市民张女士(化名)向记者反映,其通过微信代购的3条免税中华烟被海关查扣,不仅损失了4800元购烟款,还收到《涉嫌走私物品告知书》。这场风波让“免税烟代购合法吗”的讨论再度成为焦点,不同立场的声音可谓“见仁见智”,折射出公众对新兴消费模式的认知差异与法律盲区。

事件起源于3月中旬,张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免税烟直邮到家”的广告,商家承诺“海关清关手续齐全”“价格仅为市面六折”。支付定金后,物流信息显示包裹从海南某保税仓发出,但3月25日快递到达本地海关监管中心时被拦截。海关出具的鉴定报告显示,该批卷烟虽贴有免税标识,但防伪码对应的产品在海关系统内无离岛核销记录,涉嫌伪造免税证明。

速看!免税烟代购合法吗“见仁见智”

“代购是否违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税务法律事务部合伙人赵凯指出,《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免税烟草制品只能由免税商店销售,且购买者需持有效离岛凭证。但对于“帮亲友代买两三条烟”与“规模化牟利经营”的界限,法律界人士坦言存在“见仁见智”的裁量空间。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研究所研究员刘文静表示,关键要看是否存在二次销售行为及主观牟利意图,这正是当前监管的难点所在。

事实上,免税烟代购的灰色地带正引发连锁反应。国家烟草专卖局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查获的非法经营卷烟案件中,涉及“离岛免税套购”的占比达41%,较去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在某投诉平台,3月新增的“免税烟代购纠纷”相关帖文达3700余条,主要争议集中在货品真伪鉴定、法律风险转嫁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商家以“合法代购见仁见智”为话术,诱导消费者签署《自用承诺书》规避责任。

监管技术的升级正在压缩违法空间。海关部门4月1日披露,新启用的“离岛免税品智能追溯系统”已实现“一物一码”全流程监控,任何未在离岛口岸核销的免税商品都将触发预警。在近期查处的海南某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虚拟定位软件伪造37个离岛旅客身份,通过“化整为零”方式累计走私卷烟2300余条,案值超160万元。该案主犯王某庭审时辩称“代购合法性见仁见智”,但法院最终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自用代购安全线”,海关部门工作人员在4月3日的媒体通气会上作出明确回应:离岛旅客每年免税购物额度虽为10万元,但单次离岛携带卷烟不得超过50支,超额部分需主动申报补税。业内人士提醒,那些宣称“整条直邮”“见仁见智不违法”的商家,实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诈骗。3月30日,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某微商团伙,正是通过伪造“海关放行单”和“免税仓实拍视频”,半年内骗取消费者货款逾200万元。

法律界人士特别强调,即便代购过程看似“你情我愿”,交易双方仍可能共同违法。北京市朝阳区法院4月2日宣判的一起案件中,消费者李某因多次通过代购购买免税烟,累计偷逃税款8.7万元,被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缓刑并处罚金。主审法官当庭指出:“不能以‘见仁见智’为违法开脱,免税政策的善意不能被滥用。”

速看!免税烟代购合法吗“见仁见智”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免税烟代购”关键词,仍能发现12家店铺使用“合法渠道见仁见智”“自用无忧”等模糊话术进行推广,其中9家店铺的营业执照明确排除烟草经营资质。4月4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启动“清链2025”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虚构离岛信息、篡改物流数据等新型违法手段。这场关于“合法与否”的认知拉锯战,正在考验数字经济时代的法治精度与监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