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正规的代购买烟平台“唾手可得”
近日,一则“电商平台5分钟下单境外香烟”的短视频登上热搜,画面中消费者仅需填写虚拟地址便能通过所谓“正规的代购买烟平台”购入日本、韩国的免税香烟,评论区迅速涌现数千条“求链接”的留言。这种看似“唾手可得”的跨境购烟便利,却与海关部门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数据形成强烈反差——全国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427起,涉案金额超18亿元,其中约35%通过伪装成正规跨境电商渠道流通。当“足不出户买遍全球”的消费狂欢遭遇灰色地带的走私暗流,这场关于烟草代购的信任危机正浮出水面。
跨境烟草代购行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控烟协会调研显示,2022年通过社交平台、独立网站等渠道购买境外香烟的消费者较五年前增长12倍。部分平台打着“正规资质”“保税仓直发”的旗号,将古巴雪茄、日本七星等热门产品标榜为“唾手可得”的日常消费品。然而,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专项检查揭露,所谓“正规的代购买烟平台”中,仅23%具备完整的《烟草专卖许可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备案》,近半数网站的商品详情页未标注“吸烟有害健康”警示语,甚至存在篡改生产日期的违法行为。
在杭州从事广告策划的赵明(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今年4月,他在某宣称“海关数据可查”的代购平台下单两条韩国某品牌香烟,页面醒目位置标注“正规清关”“假一赔十”。到货后却发现烟盒印刷模糊,扫描防伪码显示“该批次未出口至中国”。平台客服坚称“境外版本防伪系统与国内不兼容”,拒绝履行赔偿承诺。后经烟草专卖局鉴定,该产品系东南亚地下作坊仿制,焦油含量超标2.3倍。“本以为选择‘唾手可得’的大平台能省心,结果连基本健康都得不到保障。”赵明的经历在黑猫投诉平台并非孤例,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二季度代购香烟投诉量同比增长67%,涉及呼吸道不适的医疗纠纷占比达21%。
行业调查发现,部分平台为维持“唾手可得”的商业形象,采取更隐蔽的违规手段。某跨境电商业内人士透露,通过将香烟混入“日化用品”“母婴产品”报关已成为行业潜规则,“一箱纸尿裤里夹带20条香烟,被抽查时就申报为‘运输损耗’”。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平台利用消费者信息差,将国产出口香烟经境外免税店“洗白”后,以“进口烟”名义高价回流销售,形成“假跨境、真走私”的非法利益链。这种操作不仅逃避高达56%的综合税率,更导致国内市场出现“国产烟出国一日游,身价暴涨三倍回”的荒诞现象。
面对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23年7月启动“雷霆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以跨境电商为掩护的烟草走私。新修订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未通过技术审评的进口电子烟不得销售,且所有交易必须接入全国统一交易管理平台。值得关注的是,在某省查获的典型案例中,执法人员从一家“正规的代购买烟平台”仓库一次性查扣12万支无合法来源的加热不燃烧卷烟,其服务器数据显示,该平台日均成交订单中竟有83%发往未成年人收件地址。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专家指出,这类平台借助“唾手可得”的便捷性,正在加剧青少年吸烟率上升趋势。
在监管重压之下,合规企业开始探索创新模式。深圳某保税仓试点“扫码验真”系统,消费者下单后需人脸识别验证年龄,并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核验商品溯源码。上海海关则推出“跨境烟草溯源区块链”,将采购、运输、清关等18个环节数据上链存证。某转型成功的平台负责人表示:“现在真正正规的代购渠道反而更‘唾手可得’——消费者扫二维码就能看到香烟从海外货架到自家快递柜的全流程视频记录。”
法律界人士提醒消费者注意三大风险点:一是平台若未在显著位置公示《烟草专卖许可证》,其“正规”宣传涉嫌虚假广告;二是根据《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一条,个人邮寄卷烟超过49克需提供购买凭证;三是代购加热不燃烧卷烟仍需符合国家技术审评标准。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消费者因通过“唾手可得”平台购买未过审的日本IQOS电子烟,不仅货款无法追回,还被处以商品价值两倍罚款。
这场裹挟着健康隐患与法律风险的“购烟便利化”浪潮,暴露出跨境电商监管的深层漏洞。当某平台首页“唾手可得”的广告语与仓库中堆积如山的走私香烟形成讽刺对照,行业整治已刻不容缓。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专项行动通报会上强调的:“任何商业创新都不能突破法律红线,真正的‘唾手可得’,应该是让合规渠道触手可及,让违法者寸步难行。”(字数:1580字)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