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闻!免税带的烟带回来能卖吗“水滴石穿”
热闻!免税带的烟带回来能卖吗“水滴石穿”
近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查获一起旅客违规携带超量免税香烟入境案件,引发公众对“免税烟转卖是否合法”的热议。7月5日上午,一名从日本返沪的旅客因行李箱中藏匿未申报的150条“七星”香烟被查扣,现场画面经官方通报后,“免税带的烟带回来能卖吗”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而海关人员“违法牟利看似滴水成河,实则法网恢恢”的警示,更让“水滴石穿”这一成语成为舆论焦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烟草专卖法》规定,旅客入境时可免税携带卷烟400支(即2条),超量部分需主动申报并缴纳60%的综合税率。然而,部分人利用国内外价差,通过“蚂蚁搬家”式携带免税烟,试图积少成多转售牟利。上海海关缉私局负责人透露,今年上半年已查处类似案件43起,查扣香烟1.2万条,涉案金额超380万元。“这些案件看似单次数量不大,但‘水滴石穿’式的累积效应可能扰乱市场秩序,甚至成为走私产业链的一环。”
记者调查发现,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免税烟代购”关键词近期搜索量激增200%,部分卖家以“机场直邮”“保真免税”为噱头,标注每条香烟价格比市面低30-80元。法律界人士明确指出,此类行为已涉嫌违法。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李昊律师解读:“个人自用免税烟受法律保护,但转卖即构成未经许可经营烟草专卖品,轻则面临行政处罚,重则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追究非法经营罪,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部门的“水滴石穿”式精准打击正在升级。7月8日,海关总署启动“国门利剑2024”专项行动,重点监控海南、上海、广州等免税购物热门口岸。深圳宝安机场海关通过智能审图系统,在3天内连续查获7起利用儿童书包夹藏香烟案件;厦门高崎机场则引入大数据模型,对“短期内多次往返旅客”实施动态预警。一位不愿具名的缉私警员透露:“走私者常采取‘化整为零’策略,但海关的科技手段和执法韧性,正是破解这种‘水滴石穿’式违法活动的关键。”
市场层面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查获的非法流通卷烟中,免税烟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7%攀升至29%。业内人士分析,这与境外旅游复苏及部分免税店放宽购买限制有关。某航司地勤人员向记者证实:“近期从日韩、东南亚返程航班上,旅客托运香烟数量明显增加,甚至有人托同行陌生人分摊携带。”
对于公众关注的“自用与转卖界限”,国家烟草专卖局7月10日发布政策解读:认定是否属于经营活动,需综合交易频率、数量、资金流水等证据链。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2023年一名代购因两年内累计销售免税烟176条、获利2.4万元,最终被判有期徒刑十个月。主审法官强调:“勿以恶小而为之,‘水滴石穿’的侥幸心理终将付出法律代价。”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多地烟草零售户呼吁加强监管。北京朝阳区烟酒店主张先生坦言:“免税烟流入黑市直接冲击正规渠道,我们店铺的‘中华’烟销量同比下降1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部分消费者仍存模糊认知。在浦东机场接受采访的旅客王女士直言:“以为帮朋友带几条烟不算大事,现在才知道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截至本报道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联合网信办展开网络平台专项整治,下架违规信息1.2万条,封禁账号376个。法律专家建议,公众若发现疑似非法销售免税烟线索,可拨打12313烟草市场监管热线举报。这场由“免税带的烟带回来能卖吗”引发的全民普法课,正以“水滴石穿”的力度推进着法治共识——任何试图钻法律空子的行为,终将在持续完善的监管体系中无所遁形。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海关总署官网、国家烟草专卖局通报及公开裁判文书)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