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越南烟一手批发“薄利多销”
近日,广西东兴海关查获的一起特大走私案,将"越南烟一手批发‘薄利多销’"的灰色交易链暴露在公众视野。4月8日,执法人员在伪装成"母婴用品"的集装箱内起获5.2万条越南代工香烟,外包装赫然印着"厂家直供、薄利多销"的促销标语。这场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案件,揭开了跨境烟草走私产业的新动向。
"当初就是被‘薄利多销’的承诺吸引入局。"化名周伟的深圳华强北商户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交易记录,2024年12月他通过某跨境电商平台联系上"越南直供"渠道,首单以每条28元的成本价购入200条"河内牌"香烟,通过边民互市渠道运抵东莞后,以45元批发给本地便利店,三天便完成分销。尝到甜头后,他在半年内将进货量提升至每月2000条,还发展出6个二级代理,直到今年3月价值18万元的货物在珠海拱北口岸被查扣。
这种"薄利多销"的商业逻辑,正在催生畸形的市场扩张。在中越边境的芒街口岸,满载香烟的改装摩托车队每天往返30余次,每车携带40条香烟恰好低于行政处罚标准。记者暗访发现,某些批发商将整条香烟拆解为10包装,以"越南零食样品"名义报关,到货后提供"扫码观看组装教程"服务。更有甚者利用跨境电商个人年度限额,通过200张身份证分拆申报,构建起"蚂蚁搬家"式供应链。
"所谓的‘薄利多销’实质是偷逃税款。"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研究中心陈教授指出,正规进口香烟需缴纳36%的从价税和0.6元/条的从量税,而走私渠道成本可降低58%。在某走私团伙的账本中,记者看到"薄利多销"的精确计算:每条香烟成本含23元采购价、5元物流费和2元"通关服务费",以35元批发价计算,月销万条即可获利5万元。
这种暴利诱惑下,灰色产业正加速技术升级。4月10日,广州警方通报查处某科技公司,其开发的AR虚拟仓库系统可让不同买家在相同定位看到不同商品,实现"千人千面"的走私交易。在查获的服务器数据中,"薄利多销"关键词出现频次高达每日172次,系统自动生成的宣传语写着:"无需囤货、厂家直发,薄利也能多销"。
监管与违法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海关部门4月12日启动"国门利剑2025"行动,重点打击"化整为零"式烟草走私。新启用的AI鉴定系统,可通过烟丝显微图像0.8秒内识别出越南代工香烟,南宁海关首周便查获相关案件11起。值得关注的是,某走私团伙在快递单上打印"薄利多销"字样作为暗号,反而成为执法人员快速锁定的线索。
在这场危险的商业游戏中,最受伤的往往是中小商户。周伟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被查扣货物的照片——印有"厂家薄利多销"字样的包装箱内,混杂着霉变的烟叶和破损的滤嘴。"现在才明白,他们说的‘薄利多销’是要用我的本金来‘销’他们的库存。"他苦笑着删除所有交易群,而微信钱包里还躺着6个下游经销商合计14.8万元的追债信息。
随着中越两国4月15日签署《跨境烟草监管电子数据交换协议》,灰色产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百度搜索"越南烟一手批发",前50条结果已全部替换为反走私公益广告;某直播平台封禁了327个以"薄利多销"为噱头的烟草带货账号。但地下市场的对抗手段也在升级:最新流通的"纳米香烟"仅牙签大小,需用特制烟具烘烤使用;某暗网平台推出香烟期货交易,支持比特币结算。
"薄利多销的商业本质不应成为违法行为的遮羞布。"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税务律师李明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即便单次交易未达5万元刑事立案标准,两年内三次以上走私行为即可追究刑事责任。近期浙江法院审理的案例显示,95后大学生王某因在校园内"薄利多销"越南香烟,不仅被判处罚金,还面临开除学籍的处分。
截至本报道时,防城港市市场监管局通报了最新进展:在某"跨境电商创业培训会"现场查获走私香烟1.2万条,组织者正以"薄利多销的轻资产创业"为诱饵发展代理。这场由价格优势引发的灰色风暴,仍在考验着市场参与者的法律底线与商业道德。当执法人员在培训教材中发现"薄利是手段,多销是陷阱"的备注时,或许正是对这场疯狂游戏最辛辣的注解。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