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低价烟的价格表“货比三家”

近日,一张标注"全国低价烟价格表"的电子文档在多个社交平台热传,宣称可帮助消费者实现"货比三家"式比价采购。记者调查发现,这份看似便利的比价指南背后,暗藏非法烟草交易链条,已有消费者因轻信"货比三家"的比价承诺遭遇财产损失与健康威胁。

关注!低价烟的价格表“货比三家”

价格迷雾中的消费陷阱 32岁的杭州程序员陈锋(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的遭遇。今年6月,他在某论坛发现有人分享"2023全国烟草价格表",文档内详细列出各省市卷烟"批发价",其中软中华标注价格仅为市场价35%。通过文档内的二维码添加"客服"后,对方发来20余家"供应商"联系方式,声称可"货比三家择优选购"。"我对比了8家报价,选了最便宜的漳州商家,结果收到的香烟过滤嘴一捏就碎。"陈锋的遭遇并非个例,国家烟草专卖局7月数据显示,类似"货比三家"骗局导致的投诉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43%。

这份流传的电子价格表存在明显漏洞。记者注意到,所谓"全国统一价目"中,同品牌香烟在不同省份价差高达47%,且未标注具体规格参数。北京市烟草质检站工程师李明指出:"正规烟草实行全国统一定价,省际价差不应超过3%,这种‘货比三家’的价格表明显违背行业规律。"在近期查获的福建云霄某非法印刷窝点,执法人员发现其制作的假冒价格表竟附带"扫码验真"功能,扫描后跳转的网页克隆自中国烟草官网。

技术赋能的违法升级 犯罪团伙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诈骗精准度。网络安全专家王振业分析,这些"价格表"实为信息采集工具,消费者扫码瞬间即泄露地理位置、设备型号等信息。"诈骗分子根据用户所在省份实时更新报价,制造‘货比三家’的真实假象。"在广东肇庆破获的某案件中,犯罪团伙开发的比价系统可同步抓取正规电商平台数据,通过算法自动生成低于市场价25%-40%的"竞争力价格"。

更隐蔽的是资金流转环节。记者暗访发现,部分"供应商"要求消费者在第三方比价平台充值,声称"充5000享VIP比价服务"。这些平台使用虚拟货币结算,资金经过4层空壳公司周转后流向境外。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中心监测显示,2023年上半年因此类"货比三家"交易触发的可疑支付预警达2.7万次,同比激增289%。

关注!低价烟的价格表“货比三家”

健康危机与维权困局 在南京鼓楼医院呼吸科,记者见到因吸食非法卷烟入院治疗的刘女士。她提供的"免税黄鹤楼"经检测,焦油含量超标3.8倍,过滤嘴中检出禁用工业粘合剂。"当初就是被‘货比三家’的价格吸引,现在治疗费远超省下的烟钱。"主治医师张建华透露,近三个月接诊的类似病例中,72%患者出现肺部磨玻璃结节,较吸食正规卷烟患者发病率高出2.4倍。

消费者维权却面临多重阻碍。陈锋向多地监管部门投诉时发现,涉案商家使用的营业执照均系盗用信息,所谓"货比三家"平台服务器设在境外。中国消费者协会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此类案件的维权成功率不足7%,主要卡点在"交易证据链不完整"。

监管科技构筑防火墙 针对新型违法手段,国家烟草专卖局9月启用的"云鉴2023"系统已显现威力。该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在0.5秒内比对1.2亿条烟草制品数据,精准识别非法流通的"货比三家"商品。在近期长三角联合执法中,该系统协助查获假冒卷烟外包装217万件,其中35%印有伪造的"扫码价比三家"标识。

区块链技术正成为破局关键。浙江省试点运行的"浙烟链"平台,将卷烟流通数据实时上链,使制假窝点定位时间从15天缩短至8小时。但仍有28%的非法商家通过私有链伪造数据流,制造"货比三家"的交易假象。

多方共治破解比价迷局 "根治乱象需重构比价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研究院教授周立波建议,应建立官方烟草价格查询平台,压缩"货比三家"的灰色空间。其团队研究发现,提供正规比价渠道可使非法交易量下降63%。

电商平台也展开技术反制。淘宝、京东等平台已将"烟草比价""货比三家"等关键词纳入违禁词库,并开发方言谐音识别模型。实测显示,系统可识别"霍比三珈""货比3家"等132种变体表述,识别准确率达92%。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仍发现"低价烟价格表"的变种文档流传,最新版本甚至添加AR动态效果增强可信度。这场围绕价格透明与非法暴利的博弈,仍在考验着数字化时代的市场监管智慧。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全国性网络售烟专项整治行动将于10月启动,重点打击利用比价工具实施的违法行为。

关注!低价烟的价格表“货比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