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卖烟的微商公众号“天涯海角”

近日,一个名为“天涯海角”的微信公众号悄然登上热搜,其以“私人订制”“稀缺烟源”为卖点,在朋友圈掀起隐秘的烟草交易潮。据不完全统计,该账号自2025年3月上线以来,已累计发布37条动态,涉及中华、黄鹤楼等20余个品牌香烟,单条动态最高浏览量突破15万次。这场打着“情怀营销”旗号的卖烟生意背后,却暗藏法律红线与监管风暴。

灰色生意的文化伪装 “天涯海角”的运营者深谙互联网传播法则,将香烟销售包装成文化品鉴活动。账号最新推文中,一篇《从<红楼梦>茄鲞看中式雪茄的审美革命》的文章获得7.2万次转发,文中将古巴雪茄与清代文人雅士的烟草文化勾连,配以“限量版手作烟斗”的购买链接。这种将商品嵌入文化叙事的策略,与2025年初被曝光的“举袖为云”微商模式高度相似。

有料!卖烟的微商公众号“天涯海角”

账号运营者接受匿名采访时称:“我们不做低端叫卖,只服务真正懂烟的人。”其朋友圈动态中,常见深夜发布的品烟vlog:镜头扫过复古铜制烟盒,旁白用磁性声线解读《烟草史话》,画面最后闪现二维码入口。这种“沉浸式营销”成功避开平台关键词筛查,却让监管部门追踪难度倍增。

监管利剑下的猫鼠游戏 4月2日,海南省烟草专卖局突击检查海口某物流集散中心,查获标注“天涯海角”字样的包裹217件,涉及卷烟1.3万支。经鉴定,其中23%为假冒注册商标商品,部分烟丝重金属含量超标4.8倍。这揭开了该账号“高端定制”的伪装——其宣称的“免税特供烟”,实为走私与山寨产品的混合渠道。

法律专家指出,该行为已涉嫌触犯《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54条及《刑法》第225条。根据2022年修订的司法解释,非法经营卷烟20万支以上即可立案追诉,而“天涯海角”近一个月的交易量已逼近该标准红线。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买家晒单显示,账号通过“分拆发货”“暗语沟通”等方式规避监管,单笔订单被拆分为5-8个包裹从不同省份寄出。

行业痼疾的镜像折射 这场风波背后,映射出传统烟草零售的深层焦虑。2025年元春档期,全国卷烟投放量同比增加12%,但零售户平均毛利率下降至8.7%。南京某29档商户坦言:“现在卖十条烟赚的钱,不如三年前卖三条。”价格倒挂压力下,部分从业者转向微商渠道寻求溢价空间,形成“线下保档、线上牟利”的双轨模式。

有料!卖烟的微商公众号“天涯海角”

这种扭曲生态与天涯社区转型困境形成微妙呼应。2023年该平台曾发起“七天七夜”直播自救,最终仅筹得14.99万元,其2024年尝试的社交电商计划亦告流产。两个“天涯”的命运交错,共同揭示互联网流量变现的残酷法则:当传统业态失速时,游走灰色地带往往成为饮鸩止渴的选择。

有料!卖烟的微商公众号“天涯海角”

技术围剿与治理困局 面对新型违法形态,监管科技正在升级应对。4月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天网2025”专项行动,引入AI语义分析系统实时扫描社交平台。该系统可识别“老刀”“口粮”等87种烟草暗语,对可疑账号实施15秒内预警。但在实际执法中,仍面临取证难题——某地稽查人员透露:“微商交易多采用阅后即焚聊天,资金通过虚拟币结算,完整证据链获取率不足40%。”

法律界人士建议,根治乱象需多方协同治理。平台方应建立“烟草关键词动态词库”,电商法修订案(征求意见稿)已明确要求社交平台承担连带责任;消费者则需摒弃“法不责众”心理,2024年浙江某大学生因代购香烟被判缓刑的案例,警示个人参与同样面临法律风险。

截至本报道时,“天涯海角”账号内容已全部清空,但其微信社群里仍在流传“新阵地迁移通知”。这场猫鼠游戏的终局尚未到来,但它留给行业的思考远比事件本身沉重:当技术创新遭遇人性博弈,商业伦理与法律尊严的防线究竟该如何筑牢?或许正如某稽查队长在查获现场所言:“我们收缴的不只是香烟,更是互联网时代失控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