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闻!卖烟的微信有没有“义不容辞”

近日,广东省佛山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网络非法售烟案,揭开了以"义不容辞"为宣传口号的微信售烟黑灰产业链。这起2025年3月28日收网的案件,让一个长期标榜"为家乡经济义不容辞"的犯罪团伙原形毕露,也令那些轻信"社会责任"话术的创业者如梦初醒。

"他们整天在群里发帮扶山区儿童的视频,说每卖一条烟就捐5元做公益,谁能想到是骗局?"在东莞经营便利店生意的王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今年初被拉入某"义不容辞商贸群",群主宣称销售所得部分利润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在连续三次收到印有"爱心企业"标识的香烟后,他"义不容辞"地投入15万元成为区域代理,结果收到的120箱货物中,有110箱装着砖头,仅10箱混杂着劣质假烟。

这种打着"义不容辞"旗号的诈骗手法,实则是新型网络非法售烟的升级形态。佛山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透露,涉案团伙伪造慈善机构授权证书,在30多个微信群同步开展"爱心营销",累计伪造捐款凭证167份。查获的电子数据显示,该团伙近半年销售额达1800万元,实际用于公益的金额不足2000元。

"所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不过是精心设计的心理操控术。"犯罪心理学专家郑教授分析,该团伙专门针对中小城镇经营者设计双重话术体系:一方面利用地域情感强调"帮扶家乡经济",另一方面通过伪造的公益背书降低受害者警惕。国家反诈中心监测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以"社会责任"为幌子的网络售烟诈骗案同比激增89%。

热闻!卖烟的微信有没有“义不容辞”

在某网络维权平台,关于"微信爱心卖烟"的投诉量单周突破500条。来自惠州的水产养殖户林女士(化名)分享更触目惊心的经历:今年2月向某"义不容辞助农联盟"支付8万元加盟费,对方承诺提供正规烟草货源并协助办理许可证。当她发现货物系走私卷烟要求退出时,反被威胁"要向税务机关举报偷税漏税",最终不得不放弃追讨。

《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59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公益名义变相从事烟草专卖品经营。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吴律师强调,即便交易涉及真实捐赠,未经许可销售烟草制品仍属违法。2025年1月浙江某中级法院判决显示,某以"义不容辞助学"为名的微商团伙主犯,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20万元。

值得警惕的是,涉案假烟中部分产品焦油含量超标9倍,过滤嘴使用回收医疗废料制成。某国家级烟草质检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显示,这些劣质卷烟燃烧时释放的苯并芘浓度超出国家标准限值23倍。"犯罪团伙'义不容辞'宣称的爱心烟,实则是裹着糖衣的毒药。"实验室负责人手持光谱分析仪说道。

对于微商渠道的隐蔽性,办案民警展示了该团伙的"道德绑架"话术模板——包括"不加盟就是不支持乡村振兴""现在犹豫将来必定后悔"等情感勒索话术。这些精心设计的话术配合伪造的政府表彰文件、受助学生感谢信,形成完整的心理操控链条。2025年2月国家网信办专项行动中,已清理类似"义不容辞"涉烟群组2300余个。

当记者问及合法经营途径时,某省级烟草公司招商主管出示新版《电子许可证申办指南》:"2025年起,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立烟草专卖许可综合窗口,申请材料齐全者20个工作日内可获审批结果。"他特别提醒,正规渠道绝不会使用"义不容辞""社会责任"等道德绑架式话术,更不存在"缴纳加盟费获优先权"等操作。

热闻!卖烟的微信有没有“义不容辞”

这场由微信"义不容辞"骗局引发的行业地震,暴露出网络非法售烟向"道德伪装型"演进的新趋势。正如202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强调的,将建立网络售烟道德话术关键词库,对"公益""助农""爱心"等词汇实施动态监测。对于真正想合规经营的创业者而言,或许该记住佛山市监局的警示标语——所有标榜"义不容辞"的捷径,都是通往法律制裁的歧途。

热闻!卖烟的微信有没有“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