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微信香烟一手货源货到付款“一手交钱”
近日,一则关于“微信香烟一手货源货到付款”的销售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多地消费者反映,部分微信账号通过朋友圈、群聊等渠道发布所谓“免税香烟”“海关扣押品”等广告,宣称支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线下交易模式。截至发稿时,已有至少12个省级行政区市场监管部门启动专项排查,国家烟草专卖局更在昨日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表态将彻查此类违法销售链条。
这场以“微信香烟一手货源货到付款”为噱头的网络售烟活动,最早可追溯至今年5月。浙江杭州某物流园区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近期频繁出现标注“日用品”却实际为香烟的到付包裹,部分包裹单号显示发货地集中在边境口岸城市。云南昆明海关缉私局7月查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虚假报关信息,通过微信接单后从境外直邮香烟至国内,单月交易流水竟达230万元。
“所谓‘一手交钱’的货到付款模式,本质是规避线上支付监管。”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烟草专卖法律事务部主任张明分析称,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实施条例,未取得许可证的个人或企业销售烟草制品均属违法,而微信平台的非面对面交易特性,给这类黑灰产提供了隐蔽通道。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卖家为获取信任,甚至伪造电子版“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通过PS技术修改证件编号与经营范围。
针对“微信香烟一手货源”乱象,腾讯安全团队在8月15日公布的二季度治理报告中披露,已封禁涉烟草违规账号4.7万个,下架相关链接12.3万条。平台方特别升级了关键词过滤系统,对“免税烟”“代购香烟”等47个关联词汇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不过记者实测发现,仍有卖家使用“香火因”“yan草”等谐音、拆分词进行信息发布,个别账号要求买家先添加企业微信再转至私人号洽谈。
国家烟草专卖局专卖监督管理司司长王劲松在昨日发布会上出示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互联网涉烟案件1.4万起,同比上升63%,其中利用社交平台售烟案件占比达78%。“这些‘微信香烟一手货源’往往涉及走私、假烟、非法经营等多重违法问题。”王劲松强调,近期查获的所谓“免税香烟”中,超过六成经检测为假冒注册商标或劣质产品,部分烟丝重金属含量超标13倍。
在广东深圳,警方于8月20日破获的跨省网络售烟团伙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三级代理分销体系,将走私香烟伪装成母婴用品运输。该团伙专门开发了带加密功能的订货小程序,买家用暗语下单后,由线下配送员携带POS机完成“货到付款”交易。办案民警透露,为应对平台监管,该团伙每隔72小时便批量注销旧账号、注册新账号,付款二维码也采取“一单一换”策略。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姜垣指出,“微信香烟一手货源货到付款”乱象背后,暴露出新型烟草制品监管的盲区。据协会调查,这类非法销售渠道中,电子烟占比从2021年的17%骤升至今年上半年的42%,部分水果口味电子烟尼古丁浓度远超国标限制。更令人担忧的是,约35%的买家为未成年人,他们通过伪造成年人身份证信息完成交易。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多地烟草专卖局已联合公安、邮政部门建立联合查验机制。在江苏南京,所有标注“易碎品”“精密仪器”的到付包裹均需开箱抽检;浙江义乌则要求快递网点对月结客户的发件品类进行备案核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司长庞锦荣透露,正在推进电商平台经营者烟草类目交易数据与国家烟草专卖系统的实时对接,预计年底前完成技术对接。
在这场针对“微信香烟一手货源”的整治风暴中,普通消费者也需提高警惕。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接到多起投诉,有买家支付货款后收到砖块、矿泉水等替代物,但因采用线下“一手交钱”方式,难以通过平台维权。法律专家建议,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持证商户购买烟草制品,若发现违法销售线索,可拨打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举报。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微信平台搜索“香烟一手货源”等关键词时,页面已显示“搜索结果涉及违法或违规内容”的提示。这场由“货到付款”模式引发的监管攻坚战,或许将成为规范网络烟草交易秩序的重要转折点。正如王劲松在发布会尾声所言:“任何试图绕过国家专卖制度的‘小聪明’,终将付出法律代价。”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