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微信香烟一手货源批发零售‘细水长流’”的灰色产业链条浮出水面。据南方某省烟草专卖局通报,今年8月查获的非法经营案中,犯罪团伙通过微信发展二级代理商,以“长期稳定供货”为诱饵,形成覆盖23个城市的批发零售网络,现场查扣走私卷烟1.2万条,案值超500万元。这场披着“细水长流”外衣的非法交易,正悄然侵蚀着烟草市场秩序。

在浙江宁波从事建材生意的王先生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今年6月,他在微信群看到“免税香烟批发,支持验货”广告,添加名为“细水长流烟酒行”的微信号后,对方发来涵盖中华、黄鹤楼等品牌的价目表,价格仅为市面零售价的65%。“卖家承诺每月15号准时发货,还出示了伪造的烟草公司出货单。”王先生首次订购20条香烟,收到货后却发现防伪码无法验证,要求退货时已被对方拉黑。这类“细水长流”式交易,正成为黑产规避监管的新手段。

“所谓‘细水长流’,实质是化整为零的走私策略。”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合规部主任韩明阳指出,涉案团伙将整批货物拆分为多批次小包裹,通过不同快递公司发往全国各地。记者在警方查获的账册中发现,该团伙要求代理商每月进货量控制在200条以内,单笔交易金额不超过5万元,以此降低被监管部门注意的风险。这种“蚂蚁搬家”模式,使得上半年某沿海城市查获的微信售烟案件中,单案平均涉案量同比下降43%,但案件总数却激增2.7倍。

头条!微信香烟一手货源批发零售“细水长流”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微信香烟一手货源”的批发零售网络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知情人士透露,上游走私团伙在境外设立仓库,通过改装的渔船将货物运至公海,再由国内接应船只采用“多次少量”方式转运。中游分销商利用微信裂变功能发展下线,每发展一个二级代理可获8%提成。下游配送环节则与小型物流公司合作,将香烟混装在玩具、日用品包裹中运输。广东某快递网点负责人坦言,日均约有3%的到件包裹存在异常,但多数网点因业绩压力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这种“细水长流”的销售模式为何屡禁不止?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送检的网购香烟中,72.3%的卷烟焦油含量超标,41.6%含有工业硫磺等非法添加剂。黑市香烟暴利驱使下,某涉案团伙财务记录显示,每条成本45元的假冒卷烟,经微信渠道批发零售后可卖到280元,利润率高达522%。更令人忧虑的是,部分卖家要求客户下载专用订货APP,采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结算,给资金追溯带来极大困难。

面对新型犯罪形态,多地监管部门升级技术手段。江苏烟草专卖局最新配备的CT型智能分拣设备,可在不拆包情况下识别香烟X光特征,8月试用期间在南京转运中心查获违规包裹1200余件。浙江则建立微信涉烟关键词动态数据库,将“细水长流”“持久合作”等23个新型暗语纳入监控范围。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即便单次交易未达立案标准,但半年内累计非法经营数额超5万元即可追刑责。

在这场猫鼠游戏中,普通消费者权益受损案例激增。河北廊坊大学生小林因轻信微信上的“一手货源”广告,分期购买10条香烟后患上严重咽炎,检测发现涉事香烟甲醛含量超标14倍。“这些‘细水长流’的非法交易就像慢性毒药。”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专家李强表示,协会接到的网络购烟投诉中,38.7%的消费者遭遇过虚假宣传,22.4%曾收到以次充好的产品。

头条!微信香烟一手货源批发零售“细水长流”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烟草消费进入旺季,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在9月1日启动“金叶护盾2023”专项行动。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行动首次将微信语音聊天记录纳入电子证据采集范围,并联合央行对可疑资金流实施穿透式监管。某省专案组负责人透露,现已锁定17个采用“细水长流”模式运作的犯罪团伙,预计月底前收网。这场针对新型烟草黑产的攻坚战,或将重塑网络时代烟草监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