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非高仿烟最低零售拿货价格“漫天要价”

近日,华北某二级批发市场内,37岁的烟酒零售商张明远在进货单上重重划下红叉。这位从业十二年的老商户发现,非高仿烟的最低零售拿货价格在半个月内暴涨22%,原本标注"行业指导价"的进货单,如今赫然变成商家随意填写的数字游戏。"上个月每条还能压到380元,现在直接要价465元,这简直是漫天要价!"他拍着桌面的计算器,向隔壁商户展示进货系统里变动的数字。

劲爆!非高仿烟最低零售拿货价格“漫天要价”

这场价格异动最早出现在长三角物流集散中心。6月28日,苏州某烟草仓储基地的监控视频显示,十余辆满载非高仿烟的货车在凌晨完成装货后,分别驶向七个不同省份。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车辆运载的某品牌卷烟到岸价较上月同期增长18%,但终端市场的涨价幅度却突破30%,中间环节的异常加价引发监管部门注意。

劲爆!非高仿烟最低零售拿货价格“漫天要价”

"某些经销商利用非高仿烟的稀缺属性坐地起价。"中国烟草协会流通分会秘书长陈立伟在电话采访中证实,七月上旬对六个省份的抽样调查显示,约41%的非高仿烟品类存在超指导价销售情况。在郑州某商贸城,标注"最低零售拿货价格"的电子屏频繁跳动数字,有商户半小时内三次修改报价,这种实时变价模式让不少进货商直呼"看不懂游戏规则"。

从事烟酒批发生意八年的李素琴对此深有体会。她在河北的实体店被迫暂停非高仿烟业务,转向社交媒体开拓客源。"现在拿货就像炒股,上午和下午的报价能差出两包烟钱。"她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某省总代7月12日给出的"冰蓝"系列报价比指导价高出27%,当被质疑时对方却回复:"现在都是市场价,要不要随你。"

这种价格乱象正在侵蚀零售端利润空间。在杭州经营连锁便利店的王建军算过细账:按现行拿货价格,单条非高仿烟的毛利已压缩至8-12元,若算上物流和仓储成本几乎无利可图。"厂家标榜的最低零售拿货价格根本形同虚设,实际成交价完全由经销商说了算。"他指着电脑里标红的数据表格,三组不同渠道的报价最大差额达到85元/条。

业内人士表示,某些中间商通过制造"渠道焦虑"牟取暴利。广东某烟草公司前区域经理透露,部分省级代理会故意延迟发货,人为制造供应紧张假象。"等市场出现断货传闻,再以'特别渠道'名义高价放货,这种操作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这种说法在昆明某物流园区得到侧面印证,7月15日,三辆挂着"冷链运输"标识的货车实际装载着非高仿烟,发货单显示其目的地为三家不同省份的"个体经营部"。

面对持续发酵的价格乱象,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始专项整治。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管理局日前查处的典型案例显示,某商贸公司通过篡改电子标签虚标最低零售拿货价格,将某热销品类的实际成交价抬高34%。执法人员在库房发现的纸质账本与系统数据存在明显出入,差价部分全部流入"影子账户"。

"非高仿烟市场需要透明化改革。"上海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敏建议,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溯源系统,对出厂价、流通价、零售价实施全链路监控。这个观点得到浙江义乌试点商户的认可,当地接入区块链溯源系统的烟酒店铺,价格波动幅度控制在5%以内,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中秋备货季临近,价格乱象可能进一步加剧。湖南某地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若发现明显高于指导价的非高仿烟,可通过12313热线举报。但在郑州批发市场,仍有商户将"漫天要价"美化为"市场调节",摆在柜台的价目表用可擦写白板代替印刷品,随时准备应对检查与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