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2023年便宜香烟哪些停产了“物是人非”
快讯!2023年便宜香烟哪些停产了“物是人非”
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2023年卷烟产品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宣告23个低价香烟品牌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份10月16日生效的文件,在烟民群体中引发"物是人非"的集体感慨——曾经遍布街头巷尾的经典平价烟,正在加速淡出公众视野。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草专卖店,货架上原本摆放红梅、大丰收的位置已被中高价产品取代。店主李建军翻出发黄的销售记录本:"2019年这些烟还能占四成销量,现在连条码都注销了。"他指着一款标价12元的"软白红梅"说,这款诞生于1987年的国民香烟,今年三季度产量已归零。类似命运的还有大前门(硬蓝)、庐山(银)、芙蓉(黄)等品牌,其生产许可证在10月悉数到期。
这场"物是人非"的产业变革早有征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9月,零售价15元以下香烟产量同比骤降63.7%,而30元以上产品产量增长42.5%。在云南玉溪卷烟厂,曾经日夜轰鸣的3号生产线已转型生产电子烟弹,工人们正在拆除生产"紫云烟"的专用设备。这种结构性调整,让习惯抽7元/包"春城"的老烟民王德发感慨:"现在最便宜的烟都要18元,真是世道变了。"
政策导向与健康诉求共同推动着这场变革。《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通过价格杠杆控制吸烟率。财政部同步调整的烟草税则,将每包烟最低计税标准从10元提升至18元。这意味着即便生产低价烟,企业也需缴纳同等税费,彻底终结"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某卷烟厂财务总监算过细账:生产10元香烟的毛利空间已压缩至0.3元/包,不及高档烟的十分之一。
市场正在经历阵痛与适应。湖南长沙的烟草批发商陈晓敏发现,原本占其营业额55%的低价烟渠道急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细支烟、爆珠烟等中高端产品。"连工地包工头都改抽20元的芙蓉王了,便宜烟彻底失去生存空间。"这种消费升级趋势在数据中得到印证:2023年三季度,30-50元价位香烟销量同比增长39%,首次超越低价烟成为市场主力。
在这场"物是人非"的转型中,特殊群体面临抉择。68岁的环卫工张桂芳捏着刚买的19元/包香烟叹气:"过去抽7块的红塔山能顶半天,现在这烟劲儿小还贵。"像她这样的低收入吸烟者,正被迫在戒烟与消费升级间做出选择。北京控烟协会的调研显示,烟价调整后,日均吸烟量超过20支的群体中,34.2%选择减少吸烟频次。
产业格局重塑带来新机遇。湖北中烟将停产的"红金龙"生产线改造为HNB(加热不燃烧)产品车间,推出的新型烟草制品毛利率达58%。云南烟草研究院则开发出"智能定价系统",能根据区域消费水平动态调整产品结构。这些创新实践,正在书写烟草行业的"新物语"。
专家指出,这场"物是人非"的产业调整,实则是中国烟草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随着《2030健康中国规划》实施,低价烟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烟盒,终将化作时代发展进程中的特殊注脚。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7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