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新闻!福建云霄香烟制假“屡禁不止”

近日,福建省云霄县某物流仓库内,300余箱印有知名品牌标识的假冒卷烟被执法人员查获。这已是当地今年第三次查获超百箱规模的假烟制售案件,暴露出该地区烟草制假"屡禁不止"的顽疾正在死灰复燃。

在涉事仓库对面的居民区,从事电商工作的王明远(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上月网购的"特供香烟"。包装完好的软中华烟盒里,二十支烟卷的滤嘴长短参差不齐。"抽第一口就感觉不对劲,嗓子像被砂纸刮过。"这位有十年烟龄的消费者向12315投诉后,经烟草专卖局鉴定,该批次香烟的激光防伪码与数据库完全不符。

突发新闻!福建云霄香烟制假“屡禁不止”

"这些假烟生产窝点就像野草,铲除一批又冒出一批。"一位参与专项行动的执法人员透露,违法分子近期开始采用"化整为零"策略,将传统的大型加工点拆分为多个微型作坊。在6月查获的江边村案件中,执法人员在三个伪装成茶叶加工厂的民房内,发现了完整的烫金、覆膜生产线,其设备更新程度令办案人员咋舌。

突发新闻!福建云霄香烟制假“屡禁不止”

值得关注的是,制假产业链正借助新技术升级造假手段。记者实地探访某涉案仓库时注意到,被查扣的假烟外包装已采用可变色油墨技术,普通消费者仅凭肉眼难以辨识真伪。厦门大学防伪技术实验室检测显示,部分高仿烟盒的条形码甚至能通过门店POS机初步验证。

"暴利驱使下,某些家庭作坊形成了世代相传的'手艺'。"长期研究打假工作的法学专家郑文涛指出,云霄个别村镇存在"传帮带"式制假传统,父子两代人先后因同类案件获刑的案例并不鲜见。数据显示,2023年当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机关开展的"利剑行动",累计查获假烟案值达2.3亿元,但今年前五个月案值同比又上升了17%。

在高压打击下,违法分子开始向监管薄弱环节渗透。记者暗访发现,某短视频平台上有多个账号以"云霄特产""手工艺品教学"为幌子,实则展示香烟包装技巧。这些账号通过不断更换平台、使用暗语交流等方式规避审查,其中某个教学视频播放量已突破50万次。

"现在的假烟流通就像毛细血管,渗透到了城乡接合部的小超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展示的查扣记录显示,5月在某乡镇便利店收缴的35条假冒某品牌香烟,竟混杂在正规进货渠道中。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假烟焦油含量超出国家标准3倍,苯并芘等致癌物严重超标。

面对屡禁不止的乱象,云霄县已启动"政企打假协作平台",将物流数据、电商交易与烟草专卖系统进行大数据对接。在7月最新查处的案件中,正是通过物流面单异常分析,锁定了伪装成机电设备运输的假烟包裹。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要根治这个存在二十余年的痼疾,仍需破解"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困局。

当记者结束走访时,王明远收到了电商平台的全额退款。但那些尚未被发现的假烟,此刻或许正通过某个隐蔽渠道流向市场。这场打假持久战,仍在等待更有效的破局之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