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福建香烟一手货源“滥竽充数”

近日,福建省多地烟草零售商和消费者反映,市场上流通的部分所谓"一手货源"香烟存在"滥竽充数"现象。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标注为福建中烟直供的卷烟产品中,混杂着工艺瑕疵品与非法流通烟,这种乱象在漳州、龙岩等地的二级批发市场尤为突出,已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热点!福建香烟一手货源“滥竽充数”

福建省烟草专卖局7月28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查获的假冒伪劣卷烟案件中,标注"厂家直供"字样的涉案产品占比达37%,较去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在漳州古城区某仓储物流中心,市场监管人员近日查获的2000余条"七匹狼(红金)"中,有42%存在激光防伪码重复、烟支接装纸色差等明显问题,这正是"滥竽充数"的典型特征。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问题产品多数通过特殊渠道流入市场。福州大学烟草经济研究所8月1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所谓"一手货源"中约15%实为代工厂尾货、质检淘汰品被非法转售。晋江某物流公司调度记录显示,7月25日发往泉州的三批"土楼"系列卷烟,其运输轨迹与福建中烟官方物流系统记录存在5小时时间差,这种异常暴露了非正规流通链的存在。

面对市场质疑,福建中烟质量管控中心负责人陈明辉在8月3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强调:"公司严格执行'一物一码'溯源体系,所有正规渠道产品均可通过12313平台验证。"但厦门同安区消费者张先生提供的购物小票显示,其购买的10条"七匹狼(金砖)"中,有3条防伪二维码扫描结果指向已注销的经销编码,这种"滥竽充数"现象令消费者权益严重受损。

事件持续发酵引发连锁反应。莆田市市场监管总局8月5日开展的突击检查中,在两家挂着"厂家直营"招牌的烟酒行内,查获非法改包装的卷烟产品87条。执法人员发现,这些产品的外包装打码机特征与福建中烟备案设备存在毫米级差异,专业人士指出,这可能是小作坊"滥竽充数"的惯用手法。

热点!福建香烟一手货源“滥竽充数”

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某些二级代理商为完成销售指标,将滞销型号与紧俏产品捆绑销售。南平市某县镇批发商提供的8月6日进货单显示,每件(50条)"七匹狼(蓝钻)"必须搭配10条"古田(红)"才能享受"一手货源"价格,这种强制搭售行为变相降低了流通产品的整体质量。

第三方检测机构"烟草真伪鉴定中心"8月8日公布的比对报告揭示更深层问题:送检的30批次"厂家直供"样品中,有9批次的烟丝配比与国家标准存在显著偏差。该机构技术总监李明浩表示:"这些'滥竽充数'产品的焦油释放量超出标称值15%以上,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热点!福建香烟一手货源“滥竽充数”

法律界人士关注到事件背后的监管漏洞。福州鼓楼区法院8月10日受理的维权诉讼中,原告提供的证据链显示,某商贸公司利用福建中烟作废的经销授权书复印件,在半年内售出价值860万元的"一手货源"卷烟。这种监管体系与市场现实之间的脱节,使得"滥竽充数"行为有机可乘。

随着调查深入,新型违法手段浮出水面。宁德市烟草专卖局8月12日披露的案例显示,不法分子通过篡改物流信息系统,将B类零售点的滞销产品伪造成A类经销商的"一手货源"。这种利用信息差"滥竽充数"的作案方式,已形成跨区域协作的灰色产业链。

截至本报道时,福建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已成立专案组介入调查。最新消息显示,8月15日在龙岩查获的涉案仓储中心内,发现全套伪造的福建中烟产品质检印章和包装设备。这场由"一手货源"乱象引发的质量信任危机,正在倒逼烟草行业提升溯源体系建设水平。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为读者带来及时、客观的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