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东兴口岸的保税仓库前,十余辆冷链货车正排队等待海关查验。报关员陈立军手持的货单显示,这批标注"越南原产"的集装箱内,装载着近期引爆中国批发市场的"八仙过海"海鲜套装。这款包含八种越南特色水产品的礼盒,自3月底上市以来已在中国市场创下日销5万套的纪录,成为中越跨境贸易的新爆点。

劲爆!越南哪里可以进货“八仙过海”

在浙江义乌经营海鲜批发的张海涛,亲历了这场抢货风潮。他展示的手机视频里,越南海防市某加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将青蟹、龙虾、鱿鱼等八类海鲜分装入印有"八仙过海"烫金logo的礼盒。"这套装就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有越南特产的青龙虾,又有改良工艺的即食花甲,满足不同客群需求。"他透露,原本主营挪威三文鱼的店铺,如今60%的冷柜已被越南海鲜占据。这种转变并非个案,越南工贸部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对华水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2.3%,其中组合式海鲜礼盒占比突破35%。

中越边境的物流企业负责人证实,东兴口岸每日通关的冷链货车从年初的200辆激增至450辆,清关时间却从5小时压缩至80分钟。越南海阳省某加工厂主阮文雄透露,"八仙过海"套装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神话,八种海鲜对应八仙法器:青龙虾象征吕洞宾的宝剑,帝王蟹外壳纹路模仿铁拐李的葫芦,就连包装上的祥云图案都暗合韩湘子笛声化龙的传说。这种文化融合策略,使得产品甫一上市便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在广东佛山经营连锁超市的李文娟,上周刚结束越南考察行程。她在海防市工业区目睹,某中越合资企业新建的智能分装线,每小时能完成3000套"八仙过海"的标准化封装。"流水线末端直接连接激光溯源码打印机,每个礼盒都能追溯至具体捕捞海域。"更令她惊讶的是,工厂推出的"八仙定制"服务,允许批发商自选八种海鲜组合,最小起订量仅需50套。

业内人士指出,"八仙过海"的爆红折射出越南海鲜产业的升级。日本水产加工企业玛鲁哈日鲁在越投资建设的急冻生产线,使青龙虾的锁鲜时间延长至18个月;三星电子提供的温度传感技术,让冷链物流损耗率从15%降至3.8%。这种技术赋能下,越南工贸部2025年产业报告显示,组合式海鲜礼盒的利润率比单品批发高出40%。

劲爆!越南哪里可以进货“八仙过海”

不过,货源争夺战已引发质量隐忧。广西市场监管部门近期抽查发现,部分标称"八仙过海"的礼盒存在混装现象——表层的青龙虾是越南原产,底层却掺杂印尼青蟹。东兴市水产商会会长黄志斌透露,某些边境小作坊通过更换包装盒,将散装海鲜伪装成品牌套装,"这种鱼龙混杂的操作,正在透支市场信任"。

面对乱象,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4月5日宣布启动"蓝海计划",对出口中国的八大海鲜品类实施原产地认证制度。中国海关部门同期升级溯源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每套"八仙过海"的流通轨迹。清华大学跨境贸易研究中心专家表示:"消费者选购时应重点查看三重标识——越南工贸部认证贴、中国海关溯源码以及防伪金属线。"

在广西凭祥的跨境保税仓,工人们正将新到港的"八仙过海"礼盒搬上物流带。那些印着中越双语标识的包装箱,既是文化共融的产物,也是产业升级的见证。当"八仙过海"从神话传说蜕变为商业符号,这场跨越国界的海鲜贸易竞赛,或许正在书写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范式。